《红楼梦》前两回为引子,非正文,曹公却用了大量笔墨写甄士隐、贾雨村二人。其用意明显,其一利用二人“真假”之名渲染故事,以期读者领会。其二通过甄士隐的承上(梦中见过一僧一道及通灵宝玉,现实中亦受其点化随跛脚道人飘然而去),贾雨村的启下(革职后教黛玉读书,后随黛玉进贾府,而后一路官运亨通)。迅速交代清楚故事的前因及背景,为正文做了全面的铺垫。
而这么重要的两个人物也非独立存在,风马牛不相及的,而是关系相当密切。
这贾雨村原系湖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口,在家乡无益,故欲进京求取功名。行至姑苏城外因盘费拮据,便暂居十里街仁清巷的葫芦庙内,每日以卖字作文为生。
在这葫芦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家中虽不甚富贵,然也是本地望族。士隐禀性恬淡,夫人情性贤淑,膝下一女名唤英莲,年方三岁。甄家家境殷实,夫妇乐善好施,日子过的倒也富足。
因与葫芦庙比邻而居,甄士隐常邀贾雨村来家小酌。士隐见雨村饱读诗书、才情俱佳必非久困之人。每有意帮助周济,只是没寻到合适的机会。
一次雨村酒后提及自己窘境,士隐不待说完便道:兄何不早言,愚每有此心,但每遇兄时,兄并未谈及,愚故未唐突……当下即命小童速封五十量白银,并两套冬衣送与雨村,以备其进京赶考。
第二日士隐还想着再写两封荐书与雨村带着,好使他进京有个寄足之地。不想雨村一大早就启程走了。
两年后贾雨村在一地为官,偶遇甄家丫鬟娇杏,以为士隐搬家至此,赶紧派衙役去请。这时的雨村还是知恩图报的。当听说士隐已经出家后很是伤感叹息,又听说英莲看灯丢了,忙说:不妨,我自使番役务必探访回来。次日又送了甄家娘子金银锦缎令她好生养赡,待他寻访英莲回家。
雨村才干优长,进士出身,难免清高自傲,常不把上司同仁放在眼里,致使同僚对他都侧目而视。于是知府没做一年就被上司寻了个空隙参奏一本,即被革了职。没有后台靠山,复职无望,雨村安排好家小即游览天下去了。
再次行至姑苏又没了盘缠,遂托友人之力去林家教黛玉读书。黛玉母亲去世后,贾母差人接黛玉到身边抚养。黛玉父亲林如海为答谢雨村悉心教导黛玉之情,便给贾政写信举荐了雨村。贾政最喜欢读书之人,礼贤下士,又是妹丈之意,因此优待雨村,很快就谋了金陵应天府知府一职。
雨村刚一上任就遇到一件人命官司,说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致殴伤人命。雨村即拘原告来审,原来是拐子先把丫头卖于原告主人冯渊,冯渊说三日之后方是好日子,再接入门。谁知这拐子又悄悄把丫头卖给了薛家,准备卷了银子跑路。还未等拐子跑路,就被冯家知道了,冯渊带人找那拐子欲夺回丫头,不想丫头没夺回,自己还被薛蟠指使家奴打死了。
雨村听了大怒,光天化日打死人岂能逍遥法外。正欲发签捉拿凶手,只见案边一门子对他使眼色,不让他发签。
退至后堂密室,门子取出一张‘护官符’递与雨村,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谚俗口碑: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门子说: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今告打死人之薛,就是丰年好大雪之‘雪’。也不单靠这三家,他的世交亲友在都在外者,本亦不少。
同时,门子还告诉雨村被拐的丫头就是当年甄家看灯走失的英莲。
雨村思忖良久,低了半天头叹道:这都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且不要议论他了。
后让薛家赔了些许银子给冯渊家草草了结此案。冯家人口稀疏,本就赖此欲多得些烧埋费用,银子到手,也就无甚话说了。
雨村断了此案,急忙给贾政写信,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贾政与王夫人收到信后,说:亏得贾雨村维持了结,我也就放心了。自此在贾政与王家的扶持下贾雨村左右逢源官运亨通。
当然,雨村亦没兑现自己对甄家夫人的承诺,让英莲回到母亲身边团聚。
按说甄家对贾雨村的恩情如同再造,贾雨村无论如何也不能眼睁睁看着甄家骨肉失散。可贾雨村偏偏就昧着良心这么做了。
经历过家族没落的窘境,经历过为官后被革职的惨淡境遇,当自己的人生又开始向上走时,贾雨村真的不想再跌落回去。他要紧紧拥住贾政与王家两座靠山,让自己仕途顺遂,让自己的人生得意,这大概就是贾雨村没有对甄家知恩图报的原因。
人性的自私虽可以理解,但损人利己就不道德了。人生在世无愧于心才能活得舒心坦荡。如此雨村能走多远,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