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认为,能改变的只有未来。殊不知,未来一直在改变过去。可以说是未来改变了过去,也可以说是过去自然而然地变成了未来,过去其实就是这么敏感、易变。”
当天才吉他手莳野聪史与小峰洋子初次见面的那个长夜,莳野就曾对洋子说过这番话,尔后在他所作的乐曲《美好世界》的献词里也有同样的一段话。起初,我不太理解这种“未来改变过去”的论调,当我读完平野启一郎的这本小说《剧演的终章》,才对书封底所说的“过去可以改变,过去终将改变”的结论有所领悟。
我喜欢的作家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二十三岁,似乎是天才成名的一个年龄节点。当二十三岁的我,还在大学校园里闲逛的时候,张爱玲凭借她的《沉香屑第一炉香》和《沉香屑第二炉香》一举成名,当时正值她二十三岁的好时光。而《剧演的终章》的作者平野启一郎,在大学期间就开始了小说创作。在他二十三岁的时候,就凭借小说《日蚀》荣获第120届芥川奖,被称作是“三岛由纪夫转世”的天才,一举闻名日本文坛,此后更是笔耕不辍,出版了多部优秀作品。
在接受采访时,平野启一郎谈到他的身世对写作的影响。在他一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受到这方面的冲击,他小时候一直在考虑生死的问题,所以“生死”成了作品中很重要的一个主题。
他小时候对于父亲的记忆,都是通过母亲和姐姐的讲述,才了解到父亲是怎样的人。平野启一郎说:“通过别人的口述去了解一个人,这种形式跟小说有点像——我们跟作家笔下的主人公是没有谋面的,是靠作家的文字想像这个人。所以通过母亲和姐姐的讲述去了解父亲,我觉得对我的写作也很有影响。”
《剧演的终章》这部小说,不仅讲述了天才吉他手莳野和战地女记者洋子的命运之恋,而且启发了读者们对于死亡、爱情、责任、艺术的思考。
莳野和洋子在音乐会结束后,第一次见面就相见恨晚、相谈甚欢,可以说是一见倾心;第二次见面的时候就确定心意,对方正是自己想要白首不离的那个人,彼此私定了终身;但是,第三次见面的时候,洋子已离婚,莳野也有妻女,在音乐会片场的茫茫人海中,莳野还是一眼就发现了坐在远离看台的角落里的洋子,他们接下来的故事会如何发展呢?是爱的决断还是延续,从小说的结尾,我们无从知晓,正是这种开放式的结尾,让我们遐想连篇。
我既期待莳野和洋子能够再续前缘,彼此珍惜,不要让任何的意外将他们分开;同时,我更希望他们能够像奶茶和陈升一样,胸怀自己的责任,心中永远藏着这份美好单纯的爱情。无论是哪一种结局,都会有遗憾,如果在命运的岔路口,他们彼此面对面地再确认一次邮件的真伪,哪怕是一次,也不会有造化弄人的错过。
“在生命的寂静中遇见你
在剧演的终章时爱上你
太多意外的荆棘
阻隔着我和你
万水千山
总有一种力量带我去见你”
这是《剧演的终章》带给我爱的启迪,而小说最后洋子与父亲的和解,让我对“过去可以改变,过去终将改变”的理解更加深刻,令我们耿耿于怀的那些过往,很可能有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解读。
这部小说的同名电影也即将上映,由超人气演员福山雅治、石田百合子领衔主演,看完这部小说我就禁不住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