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印记
文/黄飛宇
范家大院
一湾长河,能将一块顽石淘洗成一方铭牌
也能为一座城,打磨出属于它的徽记
顺着“断齑画粥”的故事
我看见一范姓儒生,挥舞狼豪
从寒门走进庙堂,用《岳阳楼记》
将范氏先祖的排位,高举、擦亮
用《渔家傲》在响石村烙下自己的标签
用“范公堤”结下的甘露,浇灌
宗祠内外的稻麦,喂养罗江的一方水土
袅袅的祭祀香火,让忧乐广场
“名垂千古”的牌坊挺直了脊梁
墙上泛黄的清正家规族训,以及“先忧后乐”的牌匾
在你我口中,被不断净化、超度
直至坐化成一粒舍利子
白马关印记
去白马关,不用担心迷路
风和石头是最好的向导
不信?当你拂去栈道上凹陷的车辙印上的尘土
就能听见从石头缝隙中传出的号角与战马的嘶鸣声
如果你顺着耳边呼啸的风来的方向去看
就能找出那支藏在落凤坡的暗箭,以及
与暗箭相关的阴谋或者阳谋
作为到此一游的呈堂证词
在白马关,不要轻易喊出一个人或神祇的名字
当你不小心喊出“白马!白马”的时候
那匹倒下的白马影子中,会走出另一匹白马
在你面前,站立成一道关隘
当我们谈及“三国”或“凤雏”的时候
便有关于忠义的滚烫火种
根植于你我的心脏
在玉京山听梵乐钟声
(一)
在三月,顺着吹拂的春风
上玉京山听梵乐钟声。沿途
石阶的记忆斑驳,如同碑林上铁钩银划
被铜绿侵蚀的文字
不时有清冽鸟鸣,与抚琴台处
曾流淌的《高山流水》的琴音遥相应和
景乐梵钟紧闭眼眸,与悬挂于纪念馆墙上
一串串静默的先贤们的名字一起,参禅打坐
尹老师为我们推开李氏两院三翰林的厚重大门
院内奇葩盛放:一朵在餐饮界,结出异香扑鼻的硕果《醒园录》
一朵高居庙堂;余下两朵悬壶济世
一朵为治疗土地的贫瘠,散尽俸禄,造福桑梓
去世后,无数人将凑钱为他购买的薄皮棺材
从嘉庆十七年,抬至今天
一朵为治疗一方文字的贫瘠,集资修建万卷楼
被烧毁后,被重建在历史的扉页,以及
百姓们的口中
(二)
借玉京山的高度,我们与巨人并肩
观罗江城的风景
脚下,转经筒般转动的水车
咿呀念着隐秘的梵语。纹江月夜、天台秀色
潺水秋风尽收眼底
对岸戏台上下,有人形色匆匆
有人一边喝茶一边闲话家常
有人踩着抑扬顿挫的锣鼓鼓点登场
还有人穿着戏服在人群中奔忙
院中两百余岁的水冬瓜树歌声高调
由“国立第六中学第四分校”培育的苗木
已成为祖国的教育、科研、航天等领域的梁木砥柱
看着摩天轮般的银杏树一个劲伸展嫩黄的新芽
我站在先贤们的余荫下
还看山只是山,看水仍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