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那年,叔父结婚。父亲带我一起去县城给叔父购买结婚用的东西。
那时候我们镇上每天去县城只有下午的一班车,当我和父亲到达县城买好东西,不一会儿天就黑了。于是父亲就带着我去登记了一家旅社,然后到外面吃晚饭。
一个小棚子,一个废旧油桶架起的炉灶外加四张小桌子,便是我们吃饭的小餐厅。选了半天,父亲最后只点了一份两毛五分钱的清炒藕片。我还记得那位炒菜师傅四十岁左右,个子矮矮的。但他的炒菜手艺相当的好,他从一开始动手,我就被熟练优美的动作深深地吸引了,从洗菜切菜到将菜炒好,整个过程加起来也不过三五分钟,而且动作连贯完美,当我还在对他炒菜时由于炒锅的抖动而窜起的油火惊羡不已时,一盘莲藕已经炒好装盘了。
一个小圆碟,上面盛着十几块藕片,在棚顶灯光映照下,闪闪地泛着油光,这些在我看来已经够香够档次子了,没等米饭盛上来我就夹了一块放到嘴里吃起来,只觉得那种感觉用山珍海味来形容也不为过,一会儿一碗米饭已被我吃得精光,父亲见我吃得这么香笑迷迷地说道“好吃就多吃点”。 那一顿晚饭我一连吃了三大碗,坐在一旁的父亲虽也吃了两碗米饭但却很少吃菜,我当时心里纳闷为什么这么好吃的菜父亲却不吃,于是我便好奇地问父亲,父亲回答了一句至今我记得的话语“我不太喜欢吃莲藕”。听说父亲不喜欢吃我满心欢喜,最后在我连碟子里的汤汁都倒到我碗里拌着米饭吃完收场。多年以后,我才明白,当年父亲点菜时点莲藕,而吃饭时却说不喜欢吃只只不过是他的一种善爱的推托,是他有意让我多吃点罢了!
或许是儿时吃的那盘莲藕太可口美味,或许是那次父亲有意善爱的推让,从那以后的人生中,莲藕似乎也与我结下不解之缘,在以后的生活中炒莲藕意成了我每次就餐时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每次自己买菜做饭或外出就餐时,我准会买上或点上一分清炒莲藕,即使味道不咋样,但我也能吃得津津有味。
刚结婚的那阵子,妻子对我这种爱吃莲藕的偏好很是不解。但当我向他道出小时候那次和父亲一起在县城吃莲藕的故事后,她才仿佛若有所悟。从那以后,只要家里买菜做饭时,她都会给我买上一些炒上一盘。记得2004年前后那几年,我当时上班的公司离我们租住的房子较远,我基本上一个星期才回一次家。每当周六下午我风尘勃勃赶到家时,我都会发现妻子专门为我炒好的一份清炒藕片和一碟花生再加一瓶啤酒放在餐桌上,那种回到家的幸福感到现在都令我记忆犹新。
鬼使神差,三十年后我在鹿城昆山也拥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饭馆。每天晚上忙碌了一天快下班的时候,我都会让炒菜的师傅给我炒上一盘莲藕,然后自己加上一小碟花生再倒上一杯小酒,一个人坐着慢慢地品偿饮用直至下班。
去年暑假的时候,儿子从老家过来在店里帮忙。那天快下班时,炒菜的师傅对我问道“老板,今天吃什么菜?”
“清炒莲藕”当时我想都没想地回答道。
“爸,你怎么老是吃清炒莲藕?”在一傍的儿子不解地问道。儿子的提问,竟让我一时语塞,这时我也对自己刚才那种不加思索的回答感觉有些奇怪。
“你爸小时候一次吃莲藕时不小心中邪了”在一旁帮忙的妻子她二姐见我语塞半天没有回答,在一边笑着对儿子解释道。
“爸,真的吗?”不懂事的儿子滿脸疑惑地盯着我问道。
“可能是吧”看着儿子一副天真的脸庞,我只好苦笑着答道。
……
其实包括儿子、炒菜的师傅以及对我爱吃莲藕一知半解的老婆和儿子的二姨,在他们眼里只知道我有喜爱吃莲藕的癖好,但他们哪里知道,我的这种偏好不仅仅是源于对一种东西的喜爱,更是源于小时候某些事情在我人生的脑海中的一种烙印,也代表着我对儿时代的一种回忆,更是源于我心灵深处对深爱着我的父亲的一种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