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率领华夏联军,顺势南下,所过之处无不归顺,蚩尤侵占的华夏土地皆被黄帝收复[1]。
刑天是蚩尤旧部,蚩尤灭炎帝时,派刑天领军西进,攻略炎帝在黄河中上游南岸的土地,储备军粮,积蓄力量[2],未能参加涿鹿大战。黄帝大破蚩尤的消息传到刑天部,刑天大怒,自西部起兵攻打黄帝。刑天勇猛异常,一路连克很多部族。黄帝领军与刑天联军展开大战。黄帝在战斗中砍下了刑天的首级,刑天失去头颅后,还舞动戚和盾,良久才倒下,黄帝很感慨刑天的忠勇,将刑天葬在了羊山[3]。
消灭刑天部后,黄帝没有了后顾之忧,率领华夏联军一直向东夷进军,沿途收复大片被蚩尤占领的土地。东夷集团震动,一些弱小的部族顺从了黄帝,一部分部族离开故土逃往长江流域的三苗集团。少昊族留守的司马叫清,号召东夷集团保卫家园,一些实力较强部族也纷纷在少昊之地集结。
华夏联军虽然挟战胜之威,但毕竟长途千里奔袭,后方还不是特别稳固,更重要的是,东夷集团还具有一定实力,于是黄帝选择和东夷集团和解,主动送还蚩尤的铠甲。蚩尤在九东夷集团享受崇高威望,东夷在寿张县济水边建立了蚩尤祠祭祀蚩尤[4],在钜野县建立了蚩尤的衣冠冢[5]。
黄帝的措施赢得了东夷集团的好感,东夷集团处于劣势,能与华夏集团和解,自然是求之不得。东夷集团的领导权转移到了少昊族的清身上,清成为了下一任蚩尤,因为驻扎在少昊,又号称少昊氏,清也表示服从黄帝[6]。
东夷集团有窫窳国,部族首领支持少昊与黄帝修好,引起了臣子的不满。贰负与危杀了窫窳,拥护贰负成为新首领,反对少昊和黄帝。黄帝派人会同少昊平定了窫窳国,重新立窫窳之子作为首领,念在贰负与危对蚩尤忠诚,黄帝将二者流放[7]。
经此一战,华夏与东夷开始逐渐融合,春秋时基本完成融合。
[1] [西汉] 贾谊《新书益壤》“炎帝無道,黃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誅炎帝而兼其地,天下乃治”。
[2]《路史·后纪三》“炎帝乃命邢天作扶犁之乐,制丰年之咏”
[3]《山海经·海经新释卷二》“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4]《汉书地理志东郡寿良贤》“蚩尤祠在西北涑上”。《水经注·济水》“壽張有蚩尤祠”。
[5]《皇览》曰:“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蚩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阳郡钜野县重聚,大小与蚩冢等。传言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杀之,身体异处,故别葬之。”
[6]《逸周书·尝麦篇》“乃命少昊清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质,天用大成,至于今不乱”。
[7]《山海经·海经新释卷六》“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