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所欲

社会的最高境界是和谐,心灵的最高境界是安详。心灵和社会之间的最佳关系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自由的境界,同时又是道德的境界,是自由与道德融为一体的境界。从心所欲,是自由;不逾矩,是道德,两者完全融为一体。

所以,孔子经过自己一生的努力,最终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自由和道德融合的境界。

自由是经由必然,再超越必然。真正的道德人格一定是自由的人格。真正的道德人生一定是自由的人生。真正到道德社会一定是自由的社会。到达这个境界的人是宽松的、从容的、愉悦的、自在的,又是合乎道德的、体面的、高贵的。

孔子一生,离不开他的弟子,孔子的光辉,沐浴者弟子,而弟子们的风采,也衬托着孔子。他们共同组成了那个时代的璀璨星空。

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第一颜回好学,学习变成了生活方式,只要生活在继续,学习就在继续。孔子、颜回的终生学习不止,是他们乐在其中——好学就是好上了学!第二颜回悟性高。第三颜回志向高。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第四颜回境界高:颜回的安贫乐道;自由洒脱。而孔子最亲近的弟子子路,因为不够好学、好逞勇,而被孔子批评的最多。对孔子晚年的依靠子贡,孔子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孔子晚年归国,主要做三件事:做国事顾问;整理传统文化典籍;教育学生。

孔子带着巨大的历史责任感整理文化典籍,四书五经九本书:《诗》、《书》、《易》、《礼》、《春秋》、《大学》、《中庸》、《论语》都与孔子有关,还有一本《孟子》。孔子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核心位置。孔子以此为乐。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论语 雍也》)。对事业和学问而言,掌握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晚年回鲁的孔子,是鲁国的良心。

春秋后期的孔子,是春秋时代的良心。

去世以后的孔子,是全中国的良心。

(鲍鹏山《孔子是怎样练成的》学习笔记)

二〇二三年七月十五日  6:20——8:2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
    自然若水老顽童阅读 3,283评论 0 2
  • 一次听朋友说:“心所欲不逾矩”。搞得我一头雾水,心里暗想:“难道他说的是男女关系?发乎情止于礼吗?”我还笑他:“怎...
    青青小语阅读 11,299评论 3 5
  • 今天读巴金的《无题集》,其中有一篇文章题目叫《从心所欲》,颇有感触。 巴金老先生在文章中说:我总算闯过了八十的大关...
    水流花自开阅读 6,218评论 1 3
  • 今天是2021.5.30日。我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辅导企业管理者们进行“卓有成效de管理实践”。 2021.5.29...
    郭强GQ阅读 937评论 0 0
  • 传统的人才观讲究德才兼备、强调以德为先,不是没有道理的。现代的人才观似乎更偏重于才而忽视了德。不管人格高下,只要有...
    junyiz阅读 5,596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