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

“一定要幸福!”

“我要你幸福!”

你被“要幸福”这句话操控了吗?

你一定觉得幸福是常态,不幸才是缺陷,消极情绪必须要消除掉,想法和情绪都是可以控制的。

发现了吗,出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成为了新的问题…

现在的你可能已经陷入了一个越努力追求幸福,就越会焦虑和抑郁的陷阱。

这是怎么回事呢?事关我们每个人的幸福,这很重要,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幸福的陷阱》。

我们一直认为幸福和快乐都是可以追求的,比如说,生活好一点,我们可能就会更快乐;房子大一点,我们可能就会更幸福。所以,近几十年我们对追求幸福强调得特别多,甚至可以说是不遗余力,把它当成了每个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按照这个理论,以我们现如今享有的自由、机会和财富,幸福指数应该是历史上最高的,距离获得永恒幸福的目标,也应该更近,但大家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幸福。

更不幸的是,对于高收入的追求,已经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社会行为。但对高收入的不懈追求,不仅没有使我们更幸福、更满足,反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不平等和焦虑。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幸福感的适应性”现象。它解释了为什么加薪、结婚、健康和乔迁这些事儿,对于提升我们的幸福感作用不大。因为那些快乐都只是暂时的,等我们适应了这些快乐,它们就褪色了。

那么要如何走出幸福陷阱?

海斯教授提出了ACT接纳承诺疗法,有解离、扩展、联结、观察性自我、价值、承诺行动,六大核心原则。

我把我目前能够运用和理解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解离,区分想法和事实,想法是想法事实是事实。想法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不要自动相信,想法不是命令,不是必须服从。

举个例子,书桌上有一杯水,你告诉自己不要喝不要喝一定更不要喝,然后你抬起杯子把它喝了。

运用到生活中就是,糟了糟了今天工作出了纰漏,完了,老板要开我了,我是个loser,我干啥都不行…这个时候要学会解离,在每一句话前面加上,“我有一个想法…”这样就能把想法和事实分开。

所以你会发现想法可能明智,也可能愚蠢。

解离的目的不是消除不愉快而是看到想法的本质,不要实图利用解离来控制感受,小心掉入下一个陷阱。

再来讲讲观察性自我,我们的身体里面住着两个自我,观察性自我和思考性自我。

在你打乒乓球状态非常好的时候,你用心投入到打球这件事情上,没有杂念、专注、身心合一。什么时候会出问题呢?就是你开始批评自己,完了完了,今天状态不好,你不行啊!

观察性自我只会说我看到了什么,思考性自我会不断地批评,很多人试图想要关掉它,实际上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是调动观察性自我,放弃评判,选择第三视角,冷静客观地去对待它。

我试过用这个观察的方法来解决家庭当中的问题,还蛮有效的,推荐你试试。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去发现自己的陷阱也是一种幸福,明天继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