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仔讲故事:每个不曾见光的日子,都是向上的伏笔

老家窗台的玻璃罐里,泡着去年晒干的扁豆种。母亲总说:“别看它们现在皱巴巴的,埋进土里就能听见心跳。”上个月回村,看见她蹲在菜园里扒开冻土,手指在泥块里翻找:“芽儿顶土时最费劲儿,得帮着松松绑。”泥土裹着种子的瞬间,突然想起那年在地下室写论文,台灯把影子钉在墙上,像株找不到光的苗——原来所有向上的倔强,都始于在黑暗里相信光的存在。

巷口的老砖墙裂着缝,不知谁撒的蒲公英种子在砖缝里扎根。路过时总见保洁张姨对着墙根叹气:“长在背光处,怕是开不了花。”可某天清晨,砖缝里冒出个毛茸茸的白球,细茎弯成弓形,朝着斜上方的阳光使劲够。这让我想起实习时的同事阿林,在没有项目的冷板凳上坐了半年,每天对着空白文档画太阳,直到某天她的策划案让整个会议室亮起来——原来黑暗里的生长,从不是徒劳的挣扎,而是把每寸光阴都熬成向上的力气。

办公室新来的实习生总在笔记本画小太阳。她趴在工位改第23版方案时,荧光笔在“驳回”二字上画圈,却在页脚写:“今天比昨天多懂了一个标点。”想起父亲年轻时在矿井下挖煤,安全帽的灯照不出十米远,却在饭盒里种了株蒜苗。“煤层里见不着光,可蒜苗知道往上长。”他说这话时,指尖抚过蒜苗细长的叶子,像在抚摸岁月的刻度——原来生命的倔强,是刻在基因里的密码,哪怕身处深渊,也会朝着心尖的方向伸展。

医院的放疗科走廊,总见穿病号服的老人慢慢走步。有位阿姨每天扶着墙练习站立,膝盖抖得像秋风里的树叶,却盯着窗台上的多肉说:“你看它被我忘了浇水,叶片都皱成纸了,还在冒新芽。”阳光穿过她稀疏的头发,在地面投下细碎的光斑——那些在至暗时刻依然选择生长的人,何尝不是人间的种子?他们未必见过明确的光,却凭着骨子里的倔强,把疼痛酿成生长的养料。

现代人总害怕“黑暗期”:没考上理想的学校,没拿到心仪的Offer,没在30岁前成家,就觉得人生暗了。却忘了老墙根的蒲公英、矿井里的蒜苗、病床上的多肉,都在用沉默的生长诉说真相:黑暗是种子的第一间教室,教会它们用触觉感知方向,用嗅觉分辨水源,用整个根系编织向上的梦。就像母亲泡在玻璃罐里的扁豆种,在清水里泡胀的每个夜晚,都是在为顶破土层积蓄力量。

那天在菜园帮母亲松土,看见颗种子刚顶开半块土坷垃。嫩芽上沾着夜露,叶片卷成小问号,却固执地朝着天空的方向。母亲说:“别小看这点弯,是它和地心引力较劲的印记。”忽然明白,真正的倔强从不是对抗,而是像种子那样,把黑暗当成裹着糖衣的襁褓——在沉默中扎根,在疼痛里抽芽,在未见光的日子里,悄悄把自己长成光的容器。

暮色漫过菜园时,母亲把晒干的扁豆种收进陶罐。“等明年开春,又能播满整块地。”她的影子被夕阳拉长,与菜地里的幼苗重叠——原来生命的轮回里,每个不曾见光的日子,都是向上的伏笔。就像那些在深夜改方案的人、在病房练习站立的人、在砖缝里找阳光的蒲公英,他们都懂得:黑暗终会成为身后的背景,而曾经在黑暗里拼命生长的自己,终将活成照亮前路的光。下次遇见困境,不妨想想窗台上的扁豆种——它们从未见过光,却把向上刻进了生命的年轮,这,才是活着最动人的模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周末早上起来,不用上班赶车,就去喝糁。 这是开业在小区沿街楼里,不过我是第一次过来。距离还远时候,就已闻到熟悉浓郁...
    王明鹏阅读 291评论 0 5
  • 仙人掌会开出花朵,丑小鸭可以变成天鹅。不起眼的事物总在不经意间显露出他们的美丽,只要我们有一双慧眼,生活中处处是风...
    蒲公英的明天阅读 2,643评论 0 5
  •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 夕阳,又见夕阳。 魏奇贵老汉不记得这是他见过的第多少个夕阳,也不知道这将是他还能见到的第...
    赵锦汪阅读 3,564评论 25 278
  • 有两颗种子被农夫播种在地里。由于常年干旱缺水,农田略显贫瘠,周围的庄稼也是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这两颗种子在地里...
    管管爱阅读阅读 296评论 0 1
  • 《诗文❤️天地》,旨在招揽天下有志诗人加入,共同学习进步,欢迎诗友踊跃分享原创作品与大家交流,优秀原创作品将推荐发...
    黛眉居阅读 3,794评论 27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