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十个小时的煎熬,我们一家三口乘坐火车,来到了杭州东站。一下车,我就闻到了一股与众不同的火车站的味道:不臭,有些像地铁站里地铁呼啸而来时,刮起的风中带来的地下隧道的味道——大概是二氧化碳吧。
吹了一路的低温火车空调,本以为可以暖和下(家里的火车站没有空调),没想到,又是进入了初冬一般地“凉爽”。因为人生地不熟,我们在地下候车厅里多转了会儿,看了地图,走了相反的出站方向,问了警卫,才顺利地搭上了开往西湖的公交车。
到了西湖边儿上,可肚子问题还没有解决。我们在人行道和马路之间穿行,东看西找,才勉强地发现了唯一的一家早餐店。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了店。一看菜单,可吓了一跳——放眼望去,除了加料,早餐的价格全在十元以上。一咬牙,我们点了几样能填饱肚子的东西。
吃过早饭,我感觉身上渐渐热了起来。这时候,就该解决住的问题了。在金色的阳光下,我们不懈地寻找着。在问过多个人之后,我们终于在西湖边,找到了一家极其隐蔽的“布丁酒店”。价格相比之下还算便宜,就是房间小了些,但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了。
在酒店养足了精神,出去吃了个中饭——这的饭全是盖浇饭,我们决定去浙江大学的校区转转。我一直想去那儿,为此已和妈妈念叨了许久。由于来之前我们已在网上调查过浙大的几个校区,这次,我们准备去紫金港校区。不巧的是,杭州很大,因此公交车也很多,我们并不知道要搭几路公交车前去,便自己摸索着前行。一路上,连问了许多路人,可要么不知道,要么不是本地人,因此倍感煎熬。好在路旁的公交牌帮了我们大忙。我们乘上一路公交,一路颠簸(杭州的司机开车技术极好,跟飙车似的),到了浙大的一个校区。
出乎我的意料,校门显得很破旧,老式的电子伸缩门敞开着,大门只有十几米长,恰好能供两车通过。大门正中,是一块石碑,上书“浙江大学”四个黯淡的金字。往里走时,能看见校门两边分立的旧保安值班室。值班室门口,各竖一个浙大的木讲台,浙大校徽印在讲台前,好像一只振翅欲飞的雄鹰。
我不太舒服,随着爸妈,沿着散发古朴气息的水泥路,一直走着。校内并不奢华,反而显得有点儿老旧,恍惚之间,回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一阵清风掠过,带下了几片枯黄的树叶,掀动了在地下躺成一堆的落叶们。
我们就这么走着,各个学院、浙大出版社总部、研究生院一一退到我们的身后。一缕灿烂的金光洒下,如同在时间的坐标上不断前行。我们回到校门,拍照留念。等着公交,幸得一位在紫金港工作过的阿姨指路,我们仍然迷了路(其实只是找不到去紫金港的公交车)。一咬牙,打的前往紫金港。
又是一阵东摇西晃,我们到了紫金港大门。令我惊异的是,最后一段路上,司机说,沿途的这一带都属于紫金港。整整五分钟后,我们才到了大门口。
这回是一种极具现代色彩的气息扑面而来。站在八月的骄阳下,我们怀着敬畏的心,颤抖着,步入了紫金港。校园内,花草树木随处可见。偶尔有一个,或是一群的学生,从我们身旁经过。也有和我们一样的游人,在偌大的校园里乱窜着。校园虽大,诚然宁静。那股浓厚的学术气息,与天然的清新、自然的霸气,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催发出人心中的向往。我不禁在心中暗暗赞叹、咋舌。
在我们出校园时,遇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一位大学生学骑自行车,很努力,但未得要领,未走出几步,便听到三四次“啪”的倒地声。我担忧道:“他别掉进旁边的湖里去了!”随后,我放心了:他根本不会骑自行车,也自然无法骑到湖边上去啊!
吃过晚饭,我们为了乘公交车回住处,又折腾了几个小时,才总算搭对了车,有惊无险——差点要坐到公交总站去了(和旅馆的方向正好相反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