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唐浩明点评版《曾国藩语录》,唐本选自于梁启超先生的选本,唐文总结曾国藩之所以能够大成,部分因素有其一,曾氏进京不久后便能立下这种“澄清天下之志”,除天赋和胸襟等因素外,重要的是环境的变化:由湖南变为京师。其二,这个变化的另一点是他的周围有一个很优秀的师友圈,这个师友圈让他通过对朱子全书的研读,明白真正目标是程朱理学的精粹,即养民胞物与之量、成内圣外王之业,而人要达到这一目标,要做到有志有识有恒。读至此心中不禁暗喜,我的路径难道也是天作之合?所幸此道不孤啊!
春节在京,天气寒冷除去看展就是读书,佛教遗迹、人的意识以及金融专业书籍,也再次听了老师的唯识课程。今早读书时间,突然意识到人与人虽然同处于一个物理世界,但并不处于同一个意识世界。人的痛苦往往是你意识的欲望超出了你的能力。佛陀的意识层面,人有口眼鼻舌身前五识→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前五识也是部分高等级动物与我们共同拥有的认识。我们身处人类有史以来最为丰富的物质世界里,世人深陷在前五识里享受口腹之欲的狂欢,并未抽出分毫时间内观潜藏于内的第六意识,遑论第七、第八识呢?所以满世界的鸡同鸭讲,如梁晓声所谓“图富人钱财,让穷人转变观念”都是图财(才)害命之事,难于上青天。佛陀的世界里是有阶级的,这个阶级我认为佛陀指的是意识产物。而禅宗所谓的人人皆可成佛,都是说给群体无意识的芸芸大众的心灵鸡汤。每个人其实所持的都是自己的“偏见”,但个人所持的“偏见”层次,决定财富、成果是你认知的结果。读书和酒肉都会改变大脑的结构,读书可能更偏向人性{意识},酒肉更接近动物性{前五识}。李嘉诚会捐建医院收治喝酒成瘾的穷人,但不会禁止在自己的万佳超市卖酒给酒徒,这就是富人思维,大众没有认知缺陷,那下一代谁去帮李总的儿子打工呢,这里可以参阅《瓦格纳宝典》。
这些知识点的贯通和这个觉知的出现让我豁然开朗,更加坚信我的职业转型之路能够成功,因为做好交易的人要具备哲学思维,数学工具,心理管理,在这些年我坚持学习、实践的方向恰好如此。群体往往拉低个体认知的层次,牛羊成群,猛兽独行。既然满世界充斥的偏见,那真理只能回到人最初开始出发的地方去找,于我而言就是回到周易→老子→庄子→朱熹的中国哲学,伏羲一笔开天地的初始,追寻一阴一阳谓之的道;回到佛陀→弥勒→世亲→玄奘的唯识路径,从杂阿含经的智慧开始,追寻人类的第八意识。坚持采用西方哲学的逻辑方法。在此认知下,你就知道chatgtp和DeepSeek在浩瀚的人类意识面前,目前就只能是我们的工具,但要坚信他的持续学习能力,及有可能最终产生超越我们大多数人的上帝视角,把大部分人都困在算法里。
我兴奋的走在阳光洒满的大街上,心情就像广济寺门口树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眼里突然闪现了李叔同出家时,与爱妻相约在西湖上诀别的画面,我觉得此时我多多少少时理解弘一法师的心境,两船相对,显示出此时的李叔同内心的挣扎,此时他处于李叔同和弘一两个身份之间,靠的太近可能前功尽弃。这个最终成为律宗大师的才子内心的意识明白自己的方向,也多少理解了他离世前手书的四个字“悲欣交集”。意识高于常人的人其实是最痛苦的,众人皆醉你独醒,智慧使你朝着怀有慈悲心、追寻极致真理的修行出发,出离,解脱,爱人,比如佛陀,比如玄奘,比如弘一。
我们家曾经讨论过小袁未来的对象应该是什么样的人,我心中有了初步的轮廓:在相爱的前提下,一个读书人,一个文凭高一些的读书人,希望他们两个成为能共同进步的人,互相提醒互相觉知的人。
一不小心,今天在寒风中走了10公里,三里河→西四→三里河。
林中两路分,可惜难兼行。
游子久伫立,极目望一径。
蜿蜒复曲折,隐于丛林中。
我选另一途,合理又公正。
草密人迹罕,正待人通行。
足迹踏过处,两路皆相同。
两路林中伸,落叶无人踪。
我选一路走,深知路无穷。
我疑从今后,能否转回程。
数十年之后,谈起常叹息。
林中两路分,一路人迹稀。
我独选此路,境遇乃相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