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学习笔记4.3】GPIO输入模式控制

前言

本系列文章统一围绕STM32F103C8T6最小系统开发板进行记录,如涉及其他开发板将会特别说明。

HC-SR501人体红外传感器

工作原理

HC-SR501模块三个引脚从左到右分别为GND、Output和VCC,其中VCC工作电压范围为5V-20V。


hcsr501.png

触发模式

可通过跳线选择模块感应触发方式:

  1. 不可重复触发方式:感应输出高电平后,延时时间一结束,输出将自动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2. 重复触发方式: 感应输出高电平后,在延时时间段内,如果有人体在其感应范围内活动,其输出将一直保持高电平,直到人离开后才延时将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感应模块检测到人体的每一次活动后会自动顺延一个延时时间段,并且以最后一次活动的时间为延时时间的起始点)。

感应距离(Sensitivity adjustment)

左侧电位器可调节模块感应距离,顺时针旋转,感应距离增大(最大约 7 米),反之,感应距离减小(最小约 3 米)。

延时时间(Time-delay adjustment)

右侧电位器可调节模块感应距离,顺时针旋转,感应延时加长(最大约300S),反之,感应延时减短(最小约 0.5S)。

配置思路

  1. 开启时钟:GPIOB
  2. 配置初始化结构体参数:
    1. 引脚:PB10
    2. 输出模式:下拉输入(当检测到人体时返回高电平)
  3. 初始化GPIO端口。
  4. 控制操作:轮询判断,检测到人体后LED亮起。

代码

初始化函数

void drv_pir_init(void)
{
    GPIO_InitTypeDef pir;
    // 打开GPIOB的时钟
    RCC_APB2PeriphClockCmd(PIR_GPIO_CLK, ENABLE);

    // 配置IO口:PB10作为读入数据的引脚,持续保持低电平,不需要配置输出速度
    // 当检测到人体时,输出变为高电平
    pir.GPIO_Mode = GPIO_Mode_IPD;
    pir.GPIO_Pin = GPIO_Pin_10;

    // 调用GPIO初始化函数
    GPIO_Init(GPIOB, &pir);
}

读取状态

u8 drv_pir_detect(void)
{
    return GPIO_ReadInputDataBit(PIR_GPIO_PORT, PIR_GPIO_PIN);
}

轮询触发

通过在主函数中轮询触发以点亮LED。

int main()
{
    drv_led_init();
    drv_pir_init();
    while (1) {
        if (drv_pir_detect() == PIR_DETECT) {
            if (drv_pir_detect() == PIR_DETECT) {
                drv_led_ctl(LED_ON);
            } else {
                drv_led_ctl(LED_OFF);
            }
        } else {
            drv_led_ctl(LED_OFF);
        }
    }
    return 0;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