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细雨蒙蒙,天渐渐凉了,每年的七夕差不多都是这个样子,原来有些节日与天气也是标准搭配。
我看着摊了一床的衣物,有些发愁,这么多要怎么带去工作的地方,原来每次出行与满室凌乱也是标准搭配。
但是不管怎样,有梦想的地方才是心最自由的海洋。
去年在校的时候,我还是那个浮躁不安却无力改变的自己。
经常会觉得老师讲的专业课乏善可陈,食堂阿姨的麻辣拌又没有放盐,快要实习走了还天天开班会,简直无聊又无趣。
不是都说大学是座无忧无虑浪漫开放的象牙塔吗?
我本已经做好了不羁放纵爱自由远离世俗的准备,却被医学繁重的课业压得喘不过气,说好的大学游遍名山大川,最后只剩下趴在一堆砖头一样的医书里苦战。
老妈说:“实习的时候你一定要回来,咱这这么多三甲,还怕没有你实习的地儿?”
我摇头,世界这么大,我还没有出去看看呢。
老妈恨铁不成钢,十万个不放心地对我耳提面命:“出去了你就知道家的好,别跟我扯没用的,实习必须给我回来。”
可我是一个撞了南墙才知道疼,哪怕撞疼了,只要方向没错我就坚决不回头的人。
这一点,老妈恨得咬牙切齿,她是太爱我了,舍不得我吃一点苦。
记忆拉回到四年前。
高考报志愿的时候一心想去外地,读我最爱的中文系,老爸急得偷偷跟老妈说,“她要是去了那么远的地方,以后在那里结婚生子扎了根,就再也回不来了。”
被我偶然听到,难受的簌簌落泪,算了,不去就不去吧。
被本省的医科大学录取的时候,尽管文科出身的我对医学有些恐惧,但是好在专业不错离家不远,皆大欢喜。
可是,我真的不爱啊,喜不喜欢只有自己最清楚,不是吗?
理科生一眼就明白的化学方程式我需要钻研一整天,老师一带而过的空间结构图,只有我和少数几个文科生相视苦笑。可是真正让我难过的是,我再也没有时间写东西了,我必须把所有的时间放在课业上来保证期末考试不挂科。
我很难过,但是我没办法跟任何人讲。在别人眼里,读完医学院就意味着有稳定的工作,没有人会理解我难过的点在哪里,而我那颗想要改变的心,就只能被定义为“作”。
我很喜欢周董那首《听妈妈的话》,但我真的不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我还是选择了千里之外的外省,哪怕我知道我必须面临独自在异乡找房子,安家,承受实习不适应的种种困难,可是有什么能比得过自由呢?
我很清楚自己选了一条什么样的路,必不会比父母安排的路好走,可是我也知道要想真正长大独立,这是我必须迈过的一步,也是我必须亲自走过的里程。
事实证明,当一个人心里再也没有什么包袱的时候,他不会让任何人失望。
当我接到招聘考试录取电话的时候,我知道我对父母有了交代,更重要的是,我对那个曾经任性不羁爱自由的自己有了交代。
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都是上天对他是否心诚的考验。
其实,你并没有那么爱远方,你只是想要自由。
就像西厢记里,崔莺莺与张生私奔并不是想去哪里,而是为了爱情自由。
可是有一点很重要,既然想要自由,就不能只是叶公好龙。
只有承受得住追求自由的考验,才对自由有望可及。
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那个年轻有为的主人公Andy,这是他的人生,他的自由。
我开始理解古人的那首诗。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是的,你并不是有多爱远方,你只是爱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