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王维宁

《金字塔原理》这本书是一本致力于解决“思考、写作、解决问题和演示逻辑”的书,贯穿全书的是作者一直强调的金字塔结构。关于如何搭建金字塔结构主有两种思想:演绎推理(自上而下)与归纳推理(自下而上)。而我们常说的结论先行就是演绎推理,即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明确金字塔的塔尖部分,即先明确最终的结论,然后根据结论演绎金字塔结构的第二层:为什么,怎么办,你怎么知道的,进而一步一步向下扩展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原理》中“自上而下”的文章结构,是指通过对事项的更合理表述,使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文章中所说的“金字塔结构”,是指最顶部是文章想表达的思想,底层是由句子组成的段落,每个段落只包含一个思想,几个段落形成一个章节,若干个章节就形成一篇文章。而文章中的思想表达,应符合以下4条规则:1、文章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2、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3、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组织思想的四种逻辑顺序:1、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2、时间顺序(第一、第二、第三);3、结构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4、重要性顺序(最重重要、次重要等)。如果思想的组织方式是演绎推理,那么这些思想的逻辑顺序就是论证顺序;如果思想按因果关系组织,那么就是时间顺序;如果是对现有结论进行评论,那就是结构顺序;如果按类别组织思想,就是重要性顺序。

而在第一章中作者提到的最红要的点是: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在我们表达和写作时,要先有结论,然后再把结论的理由一层一层的展开,人们要想明白结论的理由就要往下看。书中引用了米勒的神奇的数字7中所阐述的:人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大脑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当然最容易记住的是一个项目,这就意味着当大脑出现需处理项目增加到4―5个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纳到不一样的逻辑范畴中,以便于记忆。这个理论在现实中是十分实用的,告诉我们在发言或写文章时,尽量将要点归纳成三条是最让人容易记住的。这也是我现在写作时正在尝试去践行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王维宁 本周我阅读的是《金字塔原理》的二三章,主要内容为金字塔结构的子结构和如何搭建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结构是...
    MrFace阅读 531评论 0 0
  • 读了《金字塔原理》,让我的逻辑思考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每一层次的思想观点必须是对低一层次思想观点的概括——各种...
    大熊不知道阅读 1,025评论 0 1
  • 人的大脑本质上应该是用来思考的,而不是用来记忆的。它就像是计算机CPU,可以进行非常快的运算与思考,但是它不适合存...
    致远007阅读 1,323评论 0 1
  • 刘宁 这周继续利用业余时间读了这本书的最后部分,总体感想如下: ...
    LN只为你转身阅读 1,228评论 0 1
  • 才刚走了几步,身边的人都渐行渐远,我为自己的选择后悔么? 短时间的阵痛会有的,长时间来看反而是好事,它带我离开太多...
    左手的辉阅读 15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