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那天的中午,母亲打来电话,问我有没有给家人定一桌晚饭,过节了我们应该在一起聚一聚。不知道从哪年开始,我们家习惯在平安夜里一起出去小聚一餐,似乎这就是过平安夜应有的方式。
晚饭时候,我告诉母亲,平安夜的过法应该是冒着严寒“压马路”,送苹果,然后大家一起去酒吧,去KTV喝酒,唱歌,狂欢。
母亲却告诉我:“国外人平安夜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平安团圆,中国人才去街上狂欢。”还告诉我网上很多人在骂平安夜去街上狂欢这件事,说这些人都是汉奸、卖国贼,让我千万别去。
不用想,一定又是母亲看了朋友圈里一些“键盘侠”文章,就像上次突然劝我千万不要买日本车一样。有时我真的很佩服活跃的“键盘侠”们,过一段时间就能找到素材来煽动民族情绪。
早些年,这些人活跃在各大军事论坛里,一般发言都是喊打喊杀,叫嚣开战。当问到打起仗来你上不?又会拿他不是当兵的来做挡箭牌。后来发展到各个领域,一般套路没变,什么“做为一位中国人,你却帮着外企打倒民族企业”、“不转不是中国人”、“今天你买日货,明天投向中国的炸弹就是你造的”、“都转发,让大家都认识这个汉奸卖国贼”、“淘宝的真正老板是日本人,他正在利用淘宝搞垮中国实体经济”,也包括这次抨击过“洋节”,“一群汉奸花几十亿为一个外国老头过生日”。
虽然这些文章大多条理不清,逻辑混乱,可就是凭借其强大的口号式的标题,总能赢得父母辈的疯狂转发。
过节这件事本无所谓对错,可一定要说中国人过洋节对还是不对,那过“洋节”当然对,而且相当对,中国人过“洋节”还就不是崇洋媚外。
1 中国人过“洋节”的实质根本不是过节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年轻人开始在圣诞节前夕狂欢,到今天已经近20年,发展到男女老少都过圣诞。可我想问,圣诞节和平安夜到底该怎么过,几人能够讲清楚?
平安夜要狂欢?别逗了,那是中国人特有的过节方式。你可能不相信,就连平安夜送苹果这件事也是中国人自己发明的。欧洲大多数国家在平安夜里会家人团圆聚餐,互赠礼物,小孩子还会准备好袜子,等待圣诞老人晚上将礼物放进袜子里。在美国,除过这些,还会在平安夜里吃火鸡。而中国人在平安夜里会狂欢、送苹果。其实在多数基督教国家,到了第二天的圣诞节才是狂欢的日子,因此圣诞节又称为“狂欢日”,是庆祝耶稣诞生的日子。
虽然我们过“洋节”的方式并不正确,可有什么关系呢。对大多数人而言,圣诞节该怎么过根本无所谓,主要是我们有了个理由相聚一番、高兴一番、疯狂一番。“洋节”我们会过,中国人自己的节日也没落下,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
中国的大学生是最喜欢节日的群体。他们最符合过节人的特质,有闲钱、有闲时间、有很多朋友。这些年轻人不仅过各种节日,还会创造节日。他们过节方式也极为简单,“今天圣诞节,我们聚餐吧!”、“今天情人节,我们聚餐吧!”、“今天清明节,我们聚餐吧!”、“今天天气不错,我们聚餐吧!”总之就是吃吃吃。中国大学生不仅能把目前流行的中外节日挨个吃一遍,还能发明出节日来。比如把3月7日称为女生节,把11月11日称为光棍节,把1月11日称为小光节。11月11日很多人已经很熟悉了,就是现在的“双十一购物节”。虽然淘宝经常说他们创造了“双十一”这个节日,可事实上“双十一”却是大学生们创造的,而淘宝只是利用了它而已,2009年淘宝第一次搞“双十一”活动时,打出来的口号也是“光棍节”促销。
看到这里,你也许已经明白过“洋节”的实质是什么了,就是给自己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相聚找一个合适的理由,跟崇洋媚外、“汉奸”、“卖国贼”真是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因为我们什么节日都过,根本不在乎它是中国节日还是外国节日。
2 “过洋节”的中国人都是贵族
清朝时候,什么人能过“洋节”?顶尖上的人。从咸丰时期的恭亲王奕欣主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文化开始,中国便陆续有人开始“过洋节”。当然那个时候比现在过得扎实,基本是照搬西方,比如办个舞会、开个party什么的。那么能够过“洋节”的人群就只有王公贵族,而且一定要请外国人到场,这才能显示出本人地位高、眼界广。像刚才提到的恭亲王奕欣,还有后来的李鸿章、慈禧老佛爷等都举办过洋人的舞会,并邀请过洋人一起过节。
民国时期,什么人能过“洋节”?有钱有权人。这时候比清朝要好很多,一些军阀、商人、政府要员等会在家里过“洋节”。这时候不一定有外国人到场,但基本上要穿上西装、礼服,准备酒水、饮料、甜点、水果。一次“过节”的花费普通人家完全承担不起。也正因为此,能够在“洋节”出入舞会等活动便是身份显赫的象征。
解放后,什么人能过“洋节”?不知道。如果把苏联的节日也算成“洋节”,那估计有人过。不过这时候人们过“洋节”肯定不会有什么特别的讲究,这个时期能过年吃上一顿肉都是家里条件好的,其他中国自己的节日也是能简单则简单。就像现在三胖家的朝鲜共和国,大多数人辛辛苦苦的工作,然后能把自己国家的节日过完就不错了,哪有闲工夫和条件过“洋节”。
而现在的中国,什么人能过“洋节”?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愿意,90%以上中国人都能过,还不只能过一个,一连串的“洋节”都能过,比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这只能说明中国人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中国人有了这么多闲钱闲时间来过“洋节”,都成了贵族。
3 过“洋节”的人内心最强大
中国第一次仇视“洋人”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这个时期,别说过洋节,就是你有个洋人朋友,或者有家人去过国外,或者与洋人做过生意,总之就是与洋人有一丁点瓜葛的,都面临着杀头或关押。更别说过“洋节”,结果可想而知。
后来爆发了鸦片战争,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中有一条规定:大清国皇帝要赦免这些与“洋人”接触过的中国人。自此,中国陷入欧美列强的长期欺压。这一时期,我们把学习西方生活的人称为“假洋鬼子”。表达了对这些学习西方的人的强烈不满,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反观我国强盛时期的唐朝,又是“胡服骑射”,又是“女扮男装”,便从未听说有人骂唐朝汉人穿胡服就是“假洋鬼子”,反而认为这是唐朝人自信的表现。这里的原因不言而喻,正是我大唐朝强盛,唐朝人的民族自信心强,根本不会有穿胡服就是给国家脸上抹黑的念头。
同样,今天中国人过“洋节”,到底是不是崇洋媚外,全由个人自信心强弱决定。若觉得中国就低外国一等,那过“洋节”就是崇洋媚外;若认为我堂堂中国人什么节都过得,那过“洋节”也仅仅是调节生活的“调味剂”之一。
总结一下,“洋节”在历史上可能有一段时间是所谓的“汉奸”、“卖国贼”才会过的,是崇洋媚外。可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落后、任人宰割的中国了,而是很多外国人羡慕的中国。现在大多数中国人过“洋节”仅仅是要找个欢聚、快乐的合适理由而已,根本不在意它是个什么节日。这不仅说明现在中国人的生活水平非常高,而且说明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也开始变强。一个自信的人,可以平静地面对世间万事,正所谓泰山崩于前,喜怒不形于色。而一个自卑的人,见到别人过个“洋节”,都会觉得发生了不得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