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四)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译文】

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摘抄】

君子是古代对品行高雅人的称谓,人格上有良好的品质、德行、才能等素养。《论语》中孔子有很多处谈论君子德行:如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不器;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此处孔子回答司马牛只说做到不忧不惧,并解释说自我反省若没有愧疚就没有忧虑和恐惧,也就是说君子能够做到不失德、不失行,问心无愧,这种状态内心就不忧不惧,司马牛为人多言而躁,性情可能较为敏感,容易忧伤害怕,孔子如此回答很可能是针对司马牛性格缺点而言的,并非是主义。千古名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君子忧国忧民、忧父母家人、忧壮志未酬,人生可以无愧于心但哪能无忧无惧?

【感悟】

内省自己,坦然接受错误,及时改正;心胸坦荡,以至善之心无负于世人,自然不忧不惧无所愧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