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有效的阅读一本书?
你可能会说,就是看书嘛,抓紧时间看就行了.我原来也是这么认为,所以我一有闲暇时间就会拿起书看,但还是好几个星期看不完一本.
最近学习了快速阅读后,我才知道原来自己习以为常,甚至不觉得有问题的阅读习惯,其实是一个大大的“坑”.
是什么坑呢?即没有逐字逐句读过的书,不算读过.如果有一段是扫视过去的,回头一定会逐字逐句再读一遍,好像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读书.可想而知,这样的阅读速度是有多慢!
还有,我读书的时候也一定会在心里默读.偶尔也很困扰,想摆脱掉这个来自心底的“声音尾巴”,尝试多次始终没有找到好办法.快速阅读课程直接击中我的读书陋习,并且给出纠正方法——用“手指领读”的方式摆脱“声音尾巴”,我试过后确实很奏效.
逐字逐句和声音尾巴,两大陋习导致我读书效率极低.
快速阅读,揭开了多年困扰我的问题,迫不及待,马上找书实践.
首先,要克服逐字逐句看书的心理执念.听着容易,自己做起来,简直乱七八糟,一地鸡毛.开始,说是要扫视,抓关键词,扫着扫着就又开始逐字逐句看了,可气的是我当时竟然没有反应过来.已经“虔诚”地看了一会才察觉.再扫视,再逐字,反反复复好多遍.养成一个好习惯是不易,但打破一个旧习惯更难!
自己先按照课程上给的方法检测了一下自己的快速阅读速度,大概一分钟才看600字,而且还不知所以然.
在跟自己的心理大作战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来番茄钟,可以利用番茄钟的时间紧迫性,强迫自己加快阅读速度.我定了一分钟倒计时,扫视两面大约800-900字.练了好几次,慢慢才能抓到几个关键词.在这个过程中也试着用“手指领读”,确实会使默读几率降低.但也会因为手指移动过快,而导致抓不到关键词.移动变慢,又会有想逐字的倾向.还是要多多练习,才能彻底改正阅读的陋习.
相比而言,苹果阅读法可能更适合我.原来我读书前都有看目录的习惯,看完目录会优先阅读自己感兴趣的篇章,或是能解决自己疑惑的部分,其他部分会略读.
苹果阅读法,是每次阅读解决一个问题,俗称“摘苹果”.你在快速浏览整本书的过程中,抓住问题相关的关键词(即苹果)记录下来,其他的比如梨,橘子等略过不摘,浏览完整本书后,把这些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串联起来,就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也进而在这个问题上理解了书中作者的意思.
当然,摘完苹果后,你还可以再摘一遍梨或橘子,等摘过几茬,你会发现,你对整本书的理解已经到达了比较充分的程度.
这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一种阅读方式,也坚信自己能实践成功.
我找的书是一直拖着没看的《正面管教》里的一本,专门针对十几岁孩子的管教方法.
这本书有些厚度,共270页,我设置了40分钟番茄钟,按照教的方法,先写下问题:如何跟逆反心理强的孩子沟通?再快速浏览“摘苹果”,因之前已经练习了多次快速浏览,这次摘苹果的过程竟然很顺利.不到四十分钟翻完整本书,记录近20个苹果:
梦想中的孩子,
正常的孩子,
现在和永远,
支持与完成个性化,
回归家庭价值观,
传递爱的信息,
倾听,
多说“还有其他的吗”,
感受词汇表,
孩子的直观感受,
“我感到”句式,
“你感到”句式,
避免责备,
积极主动,
共度“特别时光”,
做“副驾驶”,
想法—感受—-行为,
再养育你自己
用自己的话语串联起来:
我们做家长的心目中都会有一个梦想中的孩子.正常的十几岁的孩子都会有个性,都会有点叛逆,都会有自己的小秘密.我们不能拿自己梦想中的孩子去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你自己回想一下,你青春期的时候,你是什么样子?你符合你父母梦想中孩子的模样吗?而且现在不意味着永远,现在你的小孩很逆反,这也不好,那也不行,不代表着二十多岁以后还是现在这样子.
孩子的个性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很容易引起叛逆,但如果他是在一种支持的家庭氛围中完成他的个性化发展,那他二十多岁回归家庭价值观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但如果他在完成个性化的过程中被“卡”住了,或者被阻碍了,那他后面回归家庭价值观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很多.
我们在跟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有一点非常重要,一定要给孩子传递一个爱的信息,告诉他,我是爱你的,而且永远都是,不会因为你不够优秀而阻挡了这种爱.
跟叛逆心理强的孩子沟通的重点在于相互倾听,而且父母听孩子说是重点,要会听,听孩子怎么说.这时候可以多用“还有其他的吗”这种句式,以此来展现你对他所说的话很感兴趣.
不要抵触或担心孩子的负面情绪,让孩子在生活中要有真真切切的感受,让他有机会体验各种感受词汇,知道哪些是正面的,哪些是负面的.负面的比如痛苦、难过等,我们不能把他抹杀掉,要认可,要理解孩子的这些直觉感受.孩子不是机器人,他不可能任由我们摆布只能表达一些正面的情绪.只有我们真正的认可和理解他的一些负面的直觉感受,我们才有可能真的走进孩子的心里.跟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多用一些“我感到.......”和“你感到.......”句式,避免用责备和语言,要积极主动鼓励孩子正确表达感受,对自己的感受不回避,对别人的感受不冷漠,才有可能真正地成为可以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人.
跟十几岁的孩子可以有一个共度的“特别时光”,可以一起看本书,一起逛逛街,一起去运动,这都可以是你们一起的特别时光.在这些特殊的时候,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可以抛开学习,多听听孩子想说的话,营造轻松幽默的氛围,重点是你们在一起.
你还需要明白,父母的控制越强,孩子就会越违抗.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孩子成长过来的,你的记忆里肯定少不了偷偷违拗父母的时刻吧.同样,我们的孩子也时刻想着怎么逃出父母的“五指山”.我们不能当压着孩子的大山,而应该是牵着孩子的那一根长长的线,在他偏离航道时轻轻地拉一把,让他走入正常轨道.对十几岁的孩子,我们是孩子的“副驾驶”,可以在旁指导,但一定要把方向盘交到孩子的手里.
孩子的某些怪诞的行为,我们要试着去理解他的深层次的想法以及感受,如果了解了他的想法或感受的话,再回过头看他的怪诞行为,是完全说得通的,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可理喻.所以,如果孩子的行为让你抓狂,先静下来思考他为什么这么做?而不是劈头盖脸一顿K,让孩子跟你的心越来越远.
养育青春期的孩子,其实也是再次养育你自己.在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会暴露很多你自己青春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养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完善修正解决你遗留下来的问题,所以这个过程也是你二次成长的过程.孩子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你的问题,面对叛逆的孩子,我们需要多一些自省,多一些爱,多一些认可和理解.
以上就是我利用苹果阅读法摘苹果后,把那些苹果串起来的原话.
我惊喜的发现,虽然不到一小时就看完了一本书,但摘到的苹果已经深深地印在了脑子里,复述出来后,竟然发现自己并没有因为阅读速度加快而什么都没有得到,相反,很好的理解并解决了看书前写的那个问题.
所以,不是你看得慢就能记得多,看得快就吸收得少,关键在方法.当你掌握了快速阅读的方法,看得快记得牢并非做梦,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美好现实.
接下来,实施卡片阅读法.说实话,这种方法我以前没有尝试过,但一听就觉得很厉害.我知道有一个APP叫作文纸条,每天会推送三个纸条,包含很多方面,有时事,有人物,有科技,每一个纸条的扩展内容里边都会有一个“纸条君悄悄话”,里边会有相关的理解.我很喜欢这个APP,也会经常看,我感觉这个APP的工作方式跟卡片阅读法很像,只是APP是把别人做好的阅读卡片直接给你看,而卡片阅读法是需要你自己去制造卡片.
在阅读好书的过程中收集阅读卡片听起来很有意思,那就试试看吧.看看自己是否也能制造出一些有意义的卡片呢.
这次找的书是刘墉的《学会爱》,刘墉先生的书写得都是身边的人和事,常常以小见大,角度新奇不落俗套,能学到不少东西呢.
在运用卡片阅读法的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我会积极主动思考了.以前看书真的是看热闹,跟着笑,跟着闹,很少去思考书中的人、事、问题,看过就算,看过就忘.卡片阅读促使我积极思考,或许思考的并不全面,也不一定对,但可贵的是我在思考,我的思维与作者的思维在撞击.这真是可喜的收获!
罗马诗歌之父昆图斯说,习惯比天性更顽固.这几天在快速阅读的训练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以前坏的阅读习惯时不时地跳出来干扰,要形成新的科学的阅读习惯并非一日之功.有了老师的引领,我要做的就是坚持!
“小水长流,则能穿石”,我相信有一天,我也可以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自由自在地在书海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