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马佳佳的暗黑系鸡汤确实难喝到一逼,尤其是对我们这种没有出息地进入体制内的人,没有判断能力的话真的会让人怀疑人生的。但是任何工作都要有人干,哪怕这个工作挣得少也并不轻松。写文章批判马佳佳的人不在少数,我就不去补刀了。反而马佳佳说的一点我深表认同,那就是商业素质。而且非商业领域也需要商业素质。
上周开视频会议,我们书记悲愤交加地说,去年我们投入到环境整治工作上的资金有上千万,自认为做得颇有成效,结果民调排名竟然还下降了27个名次。领导没多说什么,但是表情一看就是在说:群众们您们到底怎样才满意啊!
如果把一个基层政府比作一个公司,那么这个公司最大也最难伺候的客户就是群众了。一些上访群众基本长期驻扎在我们办公楼,和领导们进行着长期拉锯战。单位最困难最难推进的工作都是和群众打交道的。拆迁拆不掉,征地征不来,选举进行不了……基层干部每天焦头烂额,压力山大,都是因为伺候不好群众。其实并不是群众刻薄,群众也都很容易满足,只要有房子住,有饭吃,手里有两个余钱,就是好日子。而且说白了领导干部们本质上也是群众,只是因为工作立场渐渐让他们把自己放在区别于群众的位置。无论电视台唱多少赞歌,树多少典型,干群矛盾就像婆媳矛盾,永远都会存在下去。而这种立场不同而产生的碰撞完全可以运用商业文明的法宝来缓解——公开透明、协商洽谈、严守契约、成本意识、识别需求、营销宣传。即便政府不以盈利为目的,商业素质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条件。
有一次领导开会的时候说了发自内心的一句话:我们的群众和村干部到底是怎么了!看来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的乡镇干部照样无奈。其实,我觉得,群众没怎么,我们公职人员也没怎么,只是因为我们站在不同的位置和立场上。而这种立场的不同使得政府投入不少但却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并不高的群众。而且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习惯于使用行政权力和人情关系,商业素质严重不及格。
政府商业素质的缺乏事出有因。因为商业素质存在的前提是资源稀缺带来的竞争。而政府的竞争来自于哪儿?有竞争吗?资源稀缺吗?其实是有的。封建社会,政府的竞争是改朝换代、小朝廷和复辟。而现在,我想政府的竞争应该是高素质人才的移民,以及基层群众当中的不稳定因素。一个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一个是看不见的破坏性敌人。而且现在,国际化、法制化和市场经济使得政府的资源同样越来越稀缺。这也是为什么国家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我看到的是中央政府已经明显开始转换角色,而基层政府则要慢一步。
只要公职人员意识到现在自己所面临的竞争和时代的转变,商业素质在政府这种非商业领域完全可以存活得很好。当然,现在人们开始讲究“情怀”,不能唯金钱利益而做出短视的行为。为了开发房地产取得大量收入而去拆毁古建筑的政府不叫具备商业素质;为了增加税收而大量引进污染企业的政府也不叫具备商业素质。商业素质不等同于狂热追逐眼前利益,更多的是一种方法论、一种思维方式,是公开透明、协商洽谈、严守契约、成本意识、识别需求、营销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