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朝一日要出去创业,要去做商人,假如企业是生产产品然后销售产品赚取利润,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卖得更贵还是卖得更便宜?哪种方式好?有什么选择的依据呢?互联网世界很多东西卖得越来越便宜,甚至互联网公司根本也就不打什么价格战,直接免费。这是为什么?
渗透定价法
渗透定价法,就是以低价进入市场,把价量之称的砝码尽量加到量的极致,获得极高的销售和占有率,又导致成本降低,价格接着降的定价法。
渗透定价法的本质就是薄利多销,对于企业而言,当产品销售量大到极致的时候,供应商虽然每一笔交易所能够获得的利润很好,但是由于量大总体来说也是一笔很客观的收入。比如如果你找供应商供应30件货的时候,供应商或许要每件收30%的利润才能达到目标,这样你每件商品也至少要增加30%的销售价格。然而,如果你找供应商供应1万件货,甚至10万件货,因为量大你就有足够的资本能够让供应商在同样的质量下给你最低的价格,甚至可以低到1%,因为量大即便是1%供应商也能够获得可观的收入。所以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有些种类的商品在质量保证的情况下,越便宜越好,越简单越好,越方便越好。这类的商品比如日用品,易耗品,等。
渗透定价法的好处是企业可以使产品尽快为市场所接受,并借助大批销售来降低成本,获得长期稳定的市场,其次微粒阻止了竞争者的进入,增强了自身市场的竞争力。缺点就是企业只能获得非常低的毛利。
可口可乐,小米商城,名创优品都属于应用渗透定价法最好的企业。其中重要的是他们所卖的东西都有足够大的市场,特别对于中国有14亿人,在别的国家很小的市场有可能在中国都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其次他们所卖的产品对于消费者而言,消费者更在乎的是价格,而不是什么品牌。再次他们都拥有巨大的消费群体,每件商品的销量都巨大无比,所以自然就能够降低成本。最终低价的策略也能有效的阻碍其他的竞争者。所以为什么最终都是免费,目的都是把对手玩死。
现在聚会要出去吃顿好的,我想很少会有小朋友会要求吃麦当劳,肯德基吧,但是在我小时候有机会让爸妈请客吃一顿麦当劳,肯德基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在20年前这可不便宜。我才读大学的时候买了第一个自己的手机,我记得是一款Nokia的竖版手机,彩色屏幕,1300块,只能打电话发短信其他也干不了什么。但是现在1300块可以买到不错的智能手机了。大学的时候Nokia N95我印象中是5000多块,那是13年前,后来我买iPhone4的时候,我记得两台手机花了1w多块。但是现在最新款的iPhone并没有比当初贵很多,如果算上最近几年的通胀iPhone比起当年价格并没有增加,甚至还有可能是相对来说降低了。这是为啥。
撇脂定价法
对比渗透定价法而言,还有一个概念是叫做撇脂定价法。撇脂定价法指的是,当厂家把新产品推向市场的时候,利用一部分消费者求新的心理,定一个高价,像撇去牛奶中脂肪层那样先从他们那里获得一部分高额利润,然后再把价格降下来,以适应大众的需求水平。
这种定价法的优点是:
- 可以实现短期利润最大化。
- 可以用高价提高产品价格,激起消费者购买欲。
- 可以用高价来控制市场的成长速度,使当时的生产能力足够应付需求,减缓供求矛盾。
- 为价格下调留出空间。
缺点也非常明显:因为这样可以获得极高的利润,会让竞争者蜂拥而至,说通俗点就是一个此地无银三百两镶钻石的巨大广告牌。
iPhone当年横空出世之前,所有人对手机都依旧处于老式的键盘,翻盖,或者直板手机,那个年代是Nokia的天下,很少有人相信手机是可以没有键盘只有触摸板的。当iPhone推出的时候直接引爆了市场,而iPhone是唯一的最好的产品,几乎所有人都以拥有一台iPhone为傲,那个时候Apple应用的就是撇脂定价法,在极短的时间内为苹果获得了极高的利润,奠定了苹果成为行业领军的条件,也让广大消费者真正的接受了Apple的产品,让Apple的产品不仅仅只是小资,或者极客的玩具,可以看看现在Apple的市值就能够明白当年iPhone给Apple带来的多大的利润。
通过iPhone也改变了这个市场很多的规则,比如过去买手机并没有那么多奇怪的99的价格,但是现在不仅仅是iPhone几乎所有的手机厂商定价都是XX99。因为iPhone手机的巨大利益,也让其他厂商蜂拥而至,在很短的时间内市面上所有的手机都是触屏手机,带键盘的手机瞬间被淘汰出局,产生了无数的新的手机厂商。Nokia,摩托罗拉,爱立信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淘汰出局。现在已经没有人再用老式的传统手机了。
当竞争对手蜂拥而至以后,当年应用撇脂定价法的企业也随着市场的需求逐步降低自己的利润,所以即便物价大涨这些企业的产品的价格并没有随着大涨,或者说涨幅很小,比如麦当劳,肯德基,iPhone,星巴克。而最终带来的实际结果,是这些在当年几乎属于奢侈品的商品慢慢的变成一种大众商品,相对于通胀而言它们事实上是在不断的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