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读书的家庭论战

昨天晚餐时,我在听朋友朗读一本书的最后几节,老公听了一会说,是朗读,不是读后感?这样没用。

为啥没用,读了就有记忆,我反驳。

爱人:学习最好的方法得写读后感,讨论,这样意义不大。

女儿悄悄趴到我耳朵边上说,不要听爸爸的,要坚持自己的。

爱人的话有些道理,只有思考过,产生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印象会更加深刻,哪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我们的收获是哪些?自己打算使用哪些方法,如何践行。

当爱人离开餐桌,女儿对我说,爸爸说得不对,我天天都在朗读,那也没用吗?我喜欢朗读,阿姨读得也很好听,你们不要吵架了。

啊?我们没有吵架呀,我们只是争论,发表自己意见而已。

你们就是在吵架,爸爸必须听妈妈的(我惊讶)!

为什么要听妈妈的呢?得听道理的,谁有道理听谁的。

不行,就得听妈妈的,妈妈不高兴,全家都不开心。

我有几点觉察:

1.女儿听说朗诵没有用,联想到自己每天都在朗读,而且是老师要求的,我也每天督促她,已经形成习惯了,每天很享受读书的感觉。爸爸的话语是在否定她喜欢的事情,孩子反应很大,直觉告诉她,爸爸的观点不对。

2.女儿对我的权威认同和我在家里的强势。平时她经常挑战我,故意跟我作对,其实潜意识里认为妈妈是老大。能够跟我争权利也算是彰显了她的个性和自我意识的力量。

3.做父母的说话要特别注意,价值观导向要清晰,一边要求孩子每天诵读,一边说这种学习方法不是最好的方法容易让孩子陷入混乱。孩子的认知不足也会导致偏差和误会。要求我们做父母真是需要谨言慎行,每天这个摄像机都在学习模仿,同时也监督我们是不是能说到做到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