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一位好友,他所从事的职业让他看起来更像是一位外向性格的人,张力十足。
前一阵子陪他去做一个分享类的活动,上台后用一段自黑类型的小故事做了自我介绍,现场的气氛变得轻松了不少。然后在描述自己观点的时候逻辑很清晰,中间又不时的冒出一些段子和一些幽默的比喻。引得台下阵阵笑声,演讲完,掌声异常热烈。谁知道他会后又会收获几个小迷妹。
也在周末找他喝咖啡的时候,顺道旁听了他和人谈一些业务方面的事情。有时候讲的很投入了,会挑起眉毛,手也会跟着比划。然后话锋一转,又放慢了语速,显得很冷静做一些总结。虽然不像很多语言类大咖那么厉害,但以远远的超出了这个年龄段应有的水平,收放自如。
但是我知道,他一直是一个内向的人,并且不善言辞。因为小时候我们总是属于下课钻网吧那种人,后来家里买了电脑就放学各自奔回家,交流的最多的就是游戏的攻略秘籍。
后来上了大学,不知道他是搭错了哪根神经。可能是连跟妹子聊天都不会,所以对谈话特别有兴趣。有时候跟我说,你看啊那些电影里面的人那么自信的谈吐,都显得好有魅力,真向往。
这个没社交的人,连榜样都是从电影里学来的。
他说他对语言的兴趣,就是来源于实在不太会说话。
因为不擅长,所以格外用心。
不像天生自带社交属性的人,进行一次愉快的谈话,或者说服甲方完成某些交易,都觉得正常。
但是他不一样,对于一个长期有着蹩脚的说话方式的人,偶尔出现一次愉快的交谈,或者偶尔没有被甲方说的哑口无言。就会高兴的简直像是第一次被亲吻的处男一样,回到家还忍不住抿着嘴唇偷偷品味。
品味后就开始不自觉的分析这得来不易的结果,自己是怎么讲话的,跟上次有什么不一样,下次还能不能更好一些。
然后下次跟人交谈的时候,就会有些不一样的效果。有时候满脸兴奋,不过有时候也会郁闷的和我说“那个人看我的眼神让我觉得自己像个智障,你知道么。”
还有就是不停的看这方面的书,开始模仿书里的方式,我觉得那一阵他很久都没有好好的说过人话,简直傻透。
刚开始总有些邯郸学步,亦步亦趋的感觉。
说一些生硬的小故事,故作深沉,或者用鸡血的状态说一些傻透了的事儿,把自己激动的不要不要的。在食堂都不想跟他座一起,总怕别人把我们当成传销团伙。
但是,慢慢的就不一样了。我以为这小子体内的天赋被打通了,后来了解了很多后发现这是刻意练习的结果。
而因为自己某些方面很差,却有渴望更好的时候,就会更容易的进入不自觉的进入刻意联系的状态。
一般人是这样的,从不会学习到会,随着练习越来越多就会进入一种本能反应。
就像经常打篮球的人,运球的时候已经不用下意识的去控制手腕的力度了,就跟本能反应一样。
打球三年下来,运球已经相当熟练。但是够吗?
职业篮球运动员的不同就在于,教练会帮他分析每次练习的结果。运球时有人在侧面挤你会怎么样,左手带球是否流畅,切换手是否灵活。
每天都会有一些进步,而不是练习了1个月,然后用那个水平打了三年。
不过人不是时刻都会有教练在你身边提醒你,所以自我满足的心态很容易变成增长的瓶颈。让自己逃离学习区,躲在舒适区里面。
然而,如果你特别不擅长某件事儿,并且又对做好它有着极强的渴望的时候。一位贴身教练,就出现了。
在《反脆弱》一书中有提到过一个人类对于刺激的过度补偿反应。就像被剪掉枝叶的树一样,不但会恢复而且会变得更茂盛。
之前看过一篇关于“斗鱼一哥”小智的采访,我很喜欢看他直播,基本都是去听段子的。采访他的人原以为他性格就属于东北豪爽汉子,虽然大舌头,但是能唠。见面后才发现他是个有些腼腆的人,因为小时候总是大舌头所以大家除了嘲笑他以外,并不喜欢和他聊天。从那时候起他开始用一个小本子,记录所有觉得好笑的笑话背下来。积累了很久才有现在张口“B哥B嫂”故事半小时不带停的功力。
如果你觉得我举得例子有些low你又没怎么看过直播,那么我想美国总统林肯强大的演说技能,也许也是从对自己口吃的不满中开启的。
受他们的激励,我现在也开始学着写东西。作为一个上学作文些不满800字,在结束一自然段非要凑两个字以便下一段起头的时候能多空一行的人来说,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这种痛苦反而让我对写作产生了好奇,想一探究竟那些引人入胜的文字,到底有些什么魔力。
所以,如果你有对自己特别不满的地方。那么恭喜你,这种缺陷的激励会让你比别人更容易成为某方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