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源 [江右古村有金溪 (46)]

       波源是江西抚州金溪县琉璃乡下辖的行政村,起初不清楚“波源”这个名儿是怎么来的,感觉很现代。其实村部驻在的这个小村是“李家”,我的路书括号内标注的是“李家山”,现在回想,可能得自老宅大门的门牌。而电子地图的标注,有的版本为“李家”,有的版本为“李家庙”。

       村子不大,一会儿就走完了。总起来看,不管是“李家山”、“李家庙”,又或者“李家”,这个村子聚居的都应该是李氏族人才对,这应该符合一般或者说通常的规则。

       然而,我在村里首先捕捉到的一幢重磅古宅,却透露出了截然不同的信息——“颖川遗爱”。

       “颖川”,这是陈氏的郡望啊?

       与诸如“进士第”、“大夫第”、“儒林第”、“科甲第”、“天官第”、“司马第”等等什么的相比,我更看重“郡望”。因为,前者只能说明宅主的科举或宦海名望,而后者这种“基因图谱”更为明确的“郡望”,才是分析村落形成的氏族溯源等成因的重要依据,也就是说,通过“郡望”,才更容易溯到该村氏族人家的“根”在哪里。

       所以说,在“李氏”名下的村子里,却住着“陈氏”的族人,这是什么原因?莫非这么小的一个村子,也是多姓杂居?或者原本李氏肇基的村落,后来迁入了陈氏。而慢慢的,李氏渐渐衰微,却独独陈氏发达繁衍了下来?又或者,村子还是“李氏”为主流,过后接踵迁徙来的“陈氏”为示区别,特意在门额上强调了自己独立于他人的“郡望”?

       其实,当时如果多问一句就好了,因为在村子里曾遇到一位村嫂,她还热情地推荐我去参观几百米开外的那组大庙。

       那组大庙来时的路上已经看到了,原本也想回程时再细看。

       但这都不是关键因素,主要当时并未想那么多,只顾忙着来回穿梭寻访拍摄。待到欲要落笔成文时,才发现原来还有一些接不起茬儿来的东西在等着。

       呵呵,干什么都不易呀,只要你认起真来的话。

       村里上镜的古宅并不多,我大致拍了三幢。

       第一幢就是这座双联排屋“颖川遗爱”,应该是一家所属,或一门两兄弟的。有额题且贴春联的,应该是主宅或兄长的。


       靠里的一户,门额留白未题刻。大门紧锁,内里未详。

       接下来的这幢古宅,当年应该也是极为讲究且奢华的。进得门去,有门厦,有回廊,没准儿还有轿厅。总之有个较大的前庭,虽已残破,但木构框架仍在,轮廓依然明晰。

       主宅门楼为垂花柱式木构,门额已不见,是被盗还是主人主动拆卸保护起来不详。从门楣雀替雕刻的精美程度推测,门额肯定也非同一般。

      此宅大门亦紧锁,想来存世状态应该不错,故虽未得入内一瞻,但心里仍是为之感到欣喜。

       第三幢老屋,亦为垂花柱式木构门楼,但系清水墙到顶,没有门额。但这不代表当年的宅主没有实力,从其门头砖墙上的护角石以及石勒脚、肋条等材料的应用就知道,当年建造此宅时,主人亦是颇为考究。所以,这幢老宅,估计当年应该不是科举或官宦人家,或者主人较为低调。

       但后人现在依然很是看重它,过年不忘贴新联,红红的对联,在一派萧瑟中透着族人心里的火热。

       村子的村门、石巷和洞门也不乏可圈点之处,信手拈来,亦称得上赏心悦目。

       匆匆告退,回到村外几百米开外的主路。路口处,有一组寺庙建筑,自路边往里分别是“文华阁”、“将军庙”和“社令祠”。除“社令祠”较小,且从砖色与砌法看,似是近年重修过。其余两座都不错。

       “文华阁”,应是供奉“文曲星”的,一般多称“文昌阁”。这是一个乡民心中庄严神圣的地方,高高在上,通常只在特定时间里开放,供人上香祈祷,以求学子金榜题名。

       一层为“观音堂”,门廊内置有两通石碑,左为2003年重修时的“功德芳名”功德碑。右为一通上半部残缺的古碑,从大致内容看,应是一通“奉禁碑”。

       碑文大意是,该庙曾有不法之徒在此聚众赌博酗酒滋事,村民联名上书县衙,请颁禁令。县衙批复照准,并告如若再犯,“定不姑宽,望各宜凛遵毋违”。

       碑文上款应为颁布此令官员的衔职,因原碑上半断裂不存,仅下半部可辨“……随带加二级纪录十次胡囗为”,下款纪年部分亦失,联想到其它处曾有清代道光年间金溪知县、福建汀州人胡钊签署的告示。如道光十年,胡钊曾为桥上村重修青田桥题撰《重修青田桥记》,当时签署的职衔是“知县随带加二级纪录五次”,如此考量,此碑若仍是胡钊知县所颁,立碑时间应在道光十年之后。

        碑文开头另有 “囗生李秀章、李裕祥、李再占等呈称绿生族波源桥……立水口庙……” 一段文字,也提供了两条重要信息:

       其一,早年间,该村称“李家”实至名归。

       其二,“波源”村名,当自史上“波源桥”而来。

       “将军庙”则是一幢典型金溪“方盒子”民居形制,只是东西山面的防火墙更为夸张而已。供奉不详。

       告辞“李家山”,继续驱车前往“常丰岭”。

       常丰岭也是波源村下属的自然村。然而,要么是连日寻访胃口吊起来的缘故,要么是不得要领,总之在常丰岭村居然没开挂,仅拍了一幅照片,路书标记“无收获”。

       后来得知,波源还有一个自然村叫“西岸”,距常丰岭西南几百米不远,曾于2020年4月11日,也就是我此次寻访的整整四年后,有两名盗贼趁夜深人静,盗窃村中一幢古宅的“甲第里”门额,慌乱中失手将其摔断。后案破获刑并罚巨款。

       倘若当年信息充分的话,不会漏掉“西岸”。这,或许就是访古行旅总是形影相随的疏漏与遗憾吧。

常丰岭村一隅

访于2016年4月11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