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史料上并没有可信的关于李白长相的真实画像,魏颢说他“眸子炯然,哆如饿虎”,崔宗之说他“双眸光照人”。从这些描述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李白是个眼睛非常灵动的人。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眼睛十分灵动之人,想必也是个充满灵气的人。
我们的灵气少年出生地目前众说纷纭,但一般认为他是出生于西域的碎叶城。关于这个李白,流传下来了许多耳闻能详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十分有趣。这个故事说的是李白虽然因为诗文被唐玄宗赏识,当了个翰林供奉,但却是个没有实权的官,无法实现李白兼济天下的抱负,再加上当时是以宰相李林甫和高力士为首的人当权,李白就更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了。一天,李白独自在酒楼里喝闷酒,李龟年急匆匆的跑过来酒楼,叫李白赶紧去皇宫,说是唐玄宗召他入宫,李白是何等人物就算对方是当朝天子他也敢不放在眼里,他佯作醉态,急上心头的李龟年只好让人把李白抬进皇宫里。即使在唐玄宗面前,李白也丝毫不显半分媚态,他让高力士替他脱靴,让杨贵妃替他磨墨,奋笔疾书便写下了《清平调》三首,使得唐玄宗大为赞赏。从这个故事看出,李白是一个极其豪迈洒脱之人,连皇帝面子都不买,非要人给他脱靴,磨墨,这也是他的性格使然,这才是李白,一个有“灵气”的李白,我认为,李白名流千古,靠的不仅仅是他那“诗成泣鬼神,笔落惊风雨”的才华,更多的是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心态。
大概是厌倦了皇宫里尔虞我诈的生活罢,大概是唐玄宗不再重用自己了罢,大概是受够了李林甫和高力士等人的诽谤了罢。李白离开了皇宫,又继续了他曾经游历名山大川的生活。来长安之前,李白是多么的意气风发,本以为从此之后仕途通达,却没想到也是一阵坎坷,被逼的离开了长安。但这依旧没有扼杀掉李白的灵性,即使他人已到中年,却还仿佛保留着孩儿般的灵动,他从未放弃过整治天下的理想。终于,又让他等来了机会。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攻入长安,唐玄宗被迫逃亡蜀中,在途中赐死杨氏兄妹。不久,永王奉命东下,保卫长江。经过浔阳的时候,听闻李白在庐山,便请李白出山,李白非常高兴,认为这是他实现平生抱负的时候到了。没过多久,唐玄宗传位永王的哥哥李亨,是为唐肃宗。永王不愿臣服,于是,一场平叛战争便演变成了兄弟相争的戏码,李白只好离开了永王,他的愿望又一次落空了。因为唐肃宗取得了胜利,所有在永王手底下任职过的人都被定成了谋反罪,李白一心报国,却没想到落得如此下场,幸得郭子仪替他求情,他只是被流放到了夜郎,没有被处死。此情此景,让李白又不禁想起了在长安的时候,力士脱靴,贵妃研墨,何等风光,如今却落得个流放下场。五十多岁的李白,开始了他的流放生涯,所幸的是,还未到达夜郎,皇帝便大赦天下,免去了李白的罪名,李白又一次的自由了。这时候的李白,已经由一位翩翩美少年变成了一个须发尽白的老头了,不久之后,李白死了。史书上对他死亡原因有多种解释,而我却更愿意相信李白是“捉月骑鲸而终”,因为我不愿直面李白晚年惨淡的人生,我更倾向于他还是那个灵动的少年。
请不要吝啬你们的喜欢,喜欢就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