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同样的,完全放弃一件事情,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长期以来,“自律给我自由”这句话成了我时刻鞭策自己的座右铭。然而,真正做到自律,却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现代社会中,手机的诱惑就是自律的最大敌人。“手机辐射”、“手机浪费时间”、“手机耽误学习”等等这些概念耳朵听得起茧、人人都可以倒背如流,但是一到生活中,大家还是各自拿出手机,随便找个借口便开始刷起来,一刷就是几个小时。
解决的方法人人都知道——自律,自己约束自己。但是自律是一个概念,而不是方法论。没有人能够说“我一定要自律”就完全放下玩手机的念想。所以,依靠“为了自律而自律”是不能实现“自律”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在既定的“自律”观念下依然抵制不了手机的诱惑呢?原因有一,通过手机进行社交活动(刷微博、刷新闻、打游戏)等等机会成本太小了,完成这项任务似乎并不需要作出什么牺牲就能完成,太轻松了。
那么如果这种假设成立的话,我们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 想要彻底放下手机、屏蔽掉噪声信息的干扰,就需要增加完成这项任务的难度,将其看做是一个任务来完成。这项任务不仅是玩手机,而是像做研究一样完成,不仅需要查阅文献,还需要大量动脑解决问题,这样一样,任务的难度系数骤然增加,下次拿起手机的时候就不会如同之前那样轻松。
我是讨厌任务的。比如,我原本想要做一件事,但是当别人命令我去做、或者我被迫去做去完成既定目标的时候,心底里就会莫名产生反感情绪。那么,这也为解决手机诱惑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当想要彻底放弃一件事情的时候,就把这件事情变成任务,而且是“目标、过程分拆”“各方面卡的死死的”特别详细的那种任务,从而让自己产生抵触情绪,慢慢的再想要接触这件事的念头就会消失,于是就达到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比如戒撸这件事情就可以这样解决;当想要长久坚持一件事情的时候,比如健身、读书等,在一开始就要淡化“任务”的概念,不应该将其“因为是任务,所以我不得不去做”,比如说“健身可以塑造一个人的形态,改变一个人的气质”“读书可以扩展一个人的知识面,锻炼更加高阶的思维,从而从内而外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改变一个人的谈吐”,或者说的再通俗一些“读书多的人、思维更高阶的人”可以轻而易举的在与别人的争吵、讨论的时候碾压别人的思维,享受高阶碾压低阶思维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