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章藏智,值得细品(建议珍藏)
谁不希望人生路上有盏明灯,用三两句话照亮前路?可走过起伏才明白,那些能让人豁然开朗的智慧,往往就藏在日常的烟火气里。
01
闹钟鸣响,人会苏醒;闹钟喑哑,该醒之人亦会醒来。醒与不醒,从不由闹钟说了算,全看自己是否有睁眼的勇气。认真睁眼的人,把一天过成了风景;蒙眼装睡的人,把一生过成了重复的黑夜。
感悟:每个黎明都是生命的重启键。能大口呼吸、自在行走,已是天赐的厚礼。别总困在屋里纠结,推开窗看看 —— 风里有花香,云里有月光,活着本身就是值得雀跃的事。
02
老太太买了一串葡萄,总怕放坏了,每天专挑皱巴巴的吃。等把坏的吃完,好的也捂出了斑点,最后一整串葡萄,没尝过一颗真正的甜。有人编了段顺口溜:“拣着烂的丢好的,吃着烂的烂好的,到头只剩烂渣渣。”
感悟:日子就像这串葡萄,总盯着发霉的地方,一辈子都嚼着苦涩;把烂果子及时丢掉,剩下的每一口都是清甜。莫让琐碎的糟心事,充斥你有限的时光。心若向阳,阴霾方能被驱散。
03
鱼缸里的金鱼羡慕池塘里的锦鲤:“你们能游到荷叶底下,多自由!” 锦鲤却羡慕金鱼:“你们有玻璃罩着,不用怕鸟啄,多安稳!” 后来它们趁人不注意换了地方,金鱼到了池塘,三天就被野猫叼走了;锦鲤进了鱼缸,没几天就撞破了头。
感悟:别人的糖未必适合你的胃,他人的路未必容得下你的脚。不必盯着别人的日子唉声叹气,你窗前的月光,和他家屋顶的星光,本就各有各的明亮。
04
一勺盐撒进茶杯里,水立马变苦;一勺盐融进湖里,湖水依旧清澈。差别在哪?容器的大小不同。春末的竹笋使劲往上蹿,深秋的芦苇却弯着腰。根源在哪?沉淀的重量不同。
感悟:能容人处且容人,是度量;该低头时肯低头,是分量。此二者相加,即为一个人的素养底蕴。见过大海的人,不会为池塘里的涟漪动怒;结过饱满果实的树,从不会炫耀自己的枝丫。
05
茶饼,95% 是茶叶,只有 5% 的差异 —— 那是发酵的时间、揉捻的力度、存放的年份,却决定了是涩口的粗茶,还是回甘的老茶。人也一样,四肢五官大抵相似,真正拉开差距的,是那 5% 的淬炼:读过的书、熬过的夜、受过的难,最终酿成了独特的气质。
感悟:好茶要在茶仓里待上三五年,才能褪去火气;人要在世事里磨上十年八载,才能沉淀出从容。别指望一口吃成胖子,慢慢来,时光会给你的坚持盖章。
06
爷孙俩赶驴赶集,俩人跟着驴走,路人笑:“放着牲口不骑,傻!” 孙子骑上去,有人骂:“这娃真不孝!” 爷爷骑上去,又有人指点:“为老不尊,欺负孩子!” 俩人一起骑,更有人喊:“作孽啊,想累死驴!” 最后爷孙俩没办法,找根扁担把驴抬着走,成了全村的笑柄。
感悟:嘴长在别人身上,路得自己走。如果总被闲言碎语牵着鼻子,就算抬着驴也走不出方寸之地。你的人生剧本,何须假手旁人来执导?
07
田鼠发现一囤稻谷,洞口太小钻不进去,饿了两天瘦了圈,终于挤进去了。吃饱喝足想出来,又被卡在洞口,只好再饿三天,出来时肚子空瘪瘪,只剩一身疲惫。
感悟:人这一辈子,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带不走金银,带不走名利。用十年健康换的钱,买不回一夜安睡;用半生奔波赚的房,带不走一砖一瓦。别总把 “以后再享福” 挂在嘴边,此刻的清风明月,才是最实在的礼物。
08
书法课上,老师写了四个大字:“上善若水”,其中 “水” 字的最后一捺有点歪。学生们都指着那个错处,没人提另外三个字多漂亮。老师放下笔说:“你们看,人总是这样,九十九分的好记不住,一分的差倒记一辈子。”
感悟:人心有时就像漏了缝的筐,装不住温暖,却盛得下凉薄。对人好要留三分余地,不是吝啬,是怕你的全情付出,最后只换来一句 “他其实也不怎么样”。但行好事,莫问回报,此非愚笨之举,实则为求内心安然,得以安枕。
这些藏在烟火里的道理,或许不够惊天动地,却能让你在某个拧巴的瞬间,突然想通:哦,原来还可以这样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