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长大的过程中,他是否是被环境所允许和接纳的,他是否是被认可和看见的,他是否是自由的,他是否能做自己,他周围的关系有没有在滋养他。
这都在决定着小孩子在怎样感受关系。
答案如果是没有得到,那么小孩子就会回避关系,因为在关系中实在没得到什么好处。
如果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妈妈还做了很多破坏关系的事,忽视孩子,看不见他的需求,看不到他的委屈、难过与害怕,还会反过来告诉他应该懂事、听话、礼貌。
当小孩子感觉到恐惧与无助,妈妈不会帮助他,反而会指责他笨、懒。
妈妈会反复的要求他,否定他,嫌弃他,让他不自在。
小孩子潜意识里就会对关系产生恐惧。为了生存,他必须使用高焦虑来应对关系,必须小心翼翼谨慎地安全着,好累。
久而久之,累成了一种常态,都不觉得自己在焦虑和累了。关系成了负担的一种象征。
这种累与焦虑,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就会被激活一点。
潜意识里形成了这样的印象:
关系即要求。
关系即评判。
关系即压力。
这种感觉被带到大,所有的关系,都感受到了有某种潜在的要求和批判而感觉到有压力。最后发现,还是跟自己呆着比较舒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