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性修养 做“两学一做”的模范
学习心得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5月31日下午我们聆听了来自新乡市市委党校的贠金松教授的专题党课。作为教师党员我们要领会“两学一做”的精髓,做新时期的合格党员。
“两学一做”指的是“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我们要从原著、原文中感悟原理,从原理中重行动,从行动中明方向,真正把党的要求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作为一名党员要弄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明白作为一个党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在学习党章、学习系列讲话中,作为教师,我们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结合个人思想、工作、生活实际。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常反思自己,因为惰性的心理在作怪,对教学中的个别问题深挖不够,抓学生的行为养成不够彻底,有时在管理学生中不能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经常是在管了一段时间后,因为忙教学,而忽视了学生习惯的强化培养,导致自己有时面对学生的反复错误中很是头痛。创新意识不够,虽然说常在说创新,但在实际操作中,时常感觉力不从心,也许是理论学习还不够,还也许是自己投入的精力还远远不够吧。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如厌学、不写作业、纪律不好等还常常是以经验处理,而没有新颖的、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工作积极性还不够高,往往是怀着满腔热血去与学生沟通,当时学生也被说得激情澎湃,大有“重新做人”的架势,可没过两天,他们又恢复如初,该怎样还怎样,遇到这种情况,就很有受挫感,积极性也会大大降低。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还要加强自己的个人修养,多学习研读教育教学理论,尤其是学习积极心理学,只有把自己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才能更好的帮助教育学生。
通过学习,真正提高认识,找到差距,明确努力方向。要锻炼身体,保持时刻都能精力充沛。深化理论学习,形成理论体系,找到自己的特色。多读书,勤思考。在工作中,我深知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深厚,对学生的了解不够细致,不能做到真实了解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思想状态把握不透彻,有时还不能准确了解学生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为什么会厌学,以及如何让学生爱上学习等,处理这些问题还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开展“两学一做”,关键在做。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党员,首先,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理论修养,克服急躁情绪。工作中要更加踏实、谦虚,要善于反思,能静下心来,理清头绪,不能因为工作太忙或管理学生中遇到问题,就急躁,影响心情,以至于对学生失去耐心,简单粗暴的处理一些事情。
其次,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观点,人的世界观应该是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优化的,对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不盲从,要有自己的判断,不以讹传讹,如近段时间微信群中转发的河南高考录取率的问题,杨绛去世等。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要目标明确,坚定不移,尤其是在接触积极心理学之后,我发现只要人们改变了自身的态度,世界在你面前完全是一个崭新的样子,视野也会更加宽阔,就不会钻牛角尖,把事情做到无法收拾的地步。近段时间读书,看到了这样一个例子,说《西游记》中,唐僧之所以能够取经成功,是因为他有三宝:一是有目标、二是坚持、三是善良。我觉得唐僧可以是我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榜样,也对我的人生有借鉴意义。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做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是人们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和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德是教师之魂,爱是教师之根”。我们要以爱为出发点,以德的模范力量去教导学生、引导学生、关爱学生。以爱为根本出发点,要求我们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学生的心理,在这个角度上去给予他辅导。以德的模范力量去教导学生,要求我们老师应该有高尚的师德,就像我们的校训中所提到的一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尚德 明礼 仁爱 至善”,让学生在汲取课本知识的同时,也不断开阔视野,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最后,应联系岗位职责,发挥模范作用。作为教师党员,要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学校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主动承担教育教学工作。加强师德修养,关心爱护学生身心健康,自觉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我们要用于思考,用于探索,用于创新,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