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中午,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无意间拿起手机打开微信,看到qq邮箱提醒里的提醒“简书:您的文章收到了打赏”,看到后略感惊讶:额,之前一直都是只是收到喜欢,或者评论,这可是第一个打赏,欣喜,好奇,各种感觉交织在一起。赶紧打开简书,满足下自己的好奇心。
打开简书,第一眼便看到底部导航栏“消息”显示(2),有两个消息,迫不及待的点击消息,看到赞赏中一个消息,简信中一个消息,是xwyong发来的,xwyong老师是“2017,我们一起”第二次征文主题“爱,爱情,相遇”活动的创建者,他给我发来信息,赶紧打开看看说的啥:恭喜你,你的作品荣获《2017,我们一起》三等奖。奖项已由我的微信账号支出。请查收。
看完消息,有点不敢相信,又仔细阅读了一遍这短短的几句话。没错,我的作品获奖了:三等奖。激动,雀跃,不知道怎么表达看到消息那一瞬间的惊喜,不管怎么表达估计都有点词不达意,想了想最后回到:很荣幸,好激动啊,感谢。
一直以来确实挺想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文章,总结下这几年的经历,抒发下情感,可是终究是只停留在想想而已,既没有下笔,也有点不知从何写起,切入点是什么,想表达什么,还是只是简单的陈述这几年发生的事,如果只是陈述,写出来估计也是单调乏味。不管是出于思想懒惰还是行为懒惰,总之,种种原因导致文章石沉大海。
后来为什么又写了这篇文章,也是巧合,基于想表达,想抒发下情感,刚好又遇到这样一个征文活动,征文比赛专题是“更好的自己”,而我虽然不优秀,可是我一直在努力,一点点的让自己变得优秀,这不就是我一直想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文章的初衷嘛。于是趁着晚上的时间,写了《30岁,努力转身遇见更好的自己》这篇文章。
投稿,审核通过,每天打开微信看有多少人阅读了自己的文章,每次看到qq邮箱提醒里,提醒我有人喜欢了您的作品,有用户关注了您,有人评论了你的文章,都会第一时间打开简书过去瞅一瞅,每一个喜欢,每一个关注的背后,对于我来说都是用行动表达的无声的认可,而每一个评论背后也许都是共鸣。
也期待更多的人看到自己写的文章,更多人喜欢自己的文章,哪怕只有一点点共鸣。当然更希望也能获奖,就这样从每天关注有多少人阅读,有多少人喜欢,到期待什么时候能公布中奖名单,自己又有没有机会中奖,再到慢慢的淡化这种感觉。直到中奖名单结果出来,名单里没有自己,有一点点的失落,倒是也不明显,毕竟自己是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参加的,所以慢慢也就忘记了。
直到有一天,接到龍懿老师的一条简信:恭喜您!经编辑们推荐您的文章《30岁,努力转身遇见更好的自己》已入选“2017,我们一起”专题之第三次征文“在路上,对话自己”第二轮。我们将从中选取前十名获奖文章,敬请期待并感谢您的参与!
这也许算是淡忘后的一个小小的惊喜了,虽然在第一轮比赛中没入选,至少还进入了第二轮,看来自己写的文章还是被认可的。
随着被推荐,文章的阅读量在一点点的增多,这样自己也就知足满意了。这已经是我参加此次征文活动得到的最大的收获了。却没想到更大的收获竟然还在后面,得了个三等奖,并得到了30元的奖金,我人生中第一次用文字赚到了钱,虽然数量不多,却是我最大的鼓励。
昨天跟几个朋友聊天,谈到各自读过的课外书时还自我调侃道,自己从很小就开始看课外书,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倒是不记得了,但是学习没学好,课外书倒是看了不少。而且阅读已经成为了生活中的一个习惯,只是随着生活琐事的增多,阅读量慢慢的减少,像国外的《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简爱》、《茶花女》、《三个火枪手》、高尔基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飘》、《鲁滨孙漂流记》、《巴黎圣母院》等,国内的有《红楼梦》《西游记》、《骆驼祥子》、《阿Q正传》、《林家铺子》、《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青春之歌》、《狼图腾》、《三国演义》等。
那个时候读书没有选择性,因为爸爸是语文老师,所以家里有一些藏书,家里有什么书,看着书名吸引人就拿来翻翻,总是从最吸引人的开始,等一一都读的差不多了,没得看了,再拿出那些厚厚的或者名字自认为不太吸引人的出来读。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家里的藏书不敢说都读了一遍,但大部分书还是都看了的,有的书在当时那个年龄估计都没有太看得懂,就像读故事书一样读个大概。遇上自己喜欢的,就多看几遍,遇上略带文言或难理解的就读的慢些,或者有时间隔好久才看完。
记得自己大概是初中左右开始看《红楼梦》,以当时自己的理解力,读起半文言半白话版本的红楼梦还是有些吃力的,而且里面的人物众多,人际关系纵横交错,对于还是初中生的我来说,晦涩难懂的程度可想而知。读起来想理顺关系,要理解表达的意思,着实比读其他书进度要慢,多次想放弃,可是知道是名著,又觉得那么有名的书没读,着实是会有遗憾的,就这样断断续续的读完了,待读完却也忘记的差不多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家里的藏书大多也都被读了个遍,于是开始买自己感兴趣的书,别人推荐的,或者自己大致翻翻觉得有趣的书。再后来,买书开始有一点点目的性,比如买专业方面的书,或者慢慢的觉得自己在沟通方面比较欠缺,开始关注沟通方面的书或者找朋友推荐。
有时觉得自己心态不太好,很多事情不知道如何看待,不知如何解决,需要调整心态,于是又读了《遇见未知的自己》、《沉思录》等,还买了《知行合一》、《心理学与生活》等,陆陆续续还关注一些心理学方面的文章和课程,慢慢的为自己的困惑寻找答案。
早年间看过的书,现在让我讲讲书大致是讲的什么内容,如今回想起来大多是记得书名,记得故事的大概,甚至有的连大概情节也不记得。
有个访谈类节目里,一位作家谈看课外书,具体的话已不太记得,只知道大致意思是:你过去看过的书,也许文字内容一句话也不记得了,甚至故事情节也忘记的一干二净,可长期阅读带给你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你的思想,行为习惯,读写能力。
也正因为读过几本书,看过几篇文章,所以有时心里抑郁,或者或兴奋或难过或有感悟时,总有一种冲动想写点什么来纪念一下,抒发下情感,也算是一种对生活的纪念,而那种想用文字记录的冲动,再加上多年来阅读慢慢积累,开始将心得体会,感悟,所思所想转化为文字输出,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文字,不管是用它记录自己的生活,还是用它来抒发情感,还是有一天也许我可以靠此得到一点点的金钱上的奖励,它都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继续坚持,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