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奇石两相望:望夫石与望佛山的千年情愫

湘江奇石两相望:望夫石与望佛山的千年情愫

                文/王海涛

      祁阳湘江老三湾的江岸,悬崖如刀削斧劈,临江处一座石峰拔地而起,与江水相伴了不知多少春秋。这座石像,是湘江给祁阳的馈赠,也是岁月写就的谜题——从上游顺水而下,望见的是古装女子临水而立,衣袂似随江风轻拂,目光南凝,是为"望夫石";从下游逆水而上,映入眼帘的却是老者跪坐崖顶,双掌合十向西而拜,神情肃穆,是为"望佛山"。一石两形,两则传说,如同湘江的两岸,共同托举起这片土地的人文重量。

          望佛山:老者的叩拜与生命的顿悟

        徐霞客在《楚游日记》中曾记载:"湘江老三湾,崖有奇石,形如老僧拜佛,壁上'望佛山'三字,笔力沉雄,不知何人所题。"后世考证,这三字确为徐霞客所留,这位踏遍山河的旅行家,在此处读懂了石像的另一种姿态——那不是女子的凝望,而是一位老者对生命的叩问。

      传说在明代,老三湾住着一位姓周的渔翁,半生以打渔为生,见过太多江面的风浪与人间的离别。五十岁那年,他在一次夜渔中遭遇风暴,渔网尽毁,渔船险些倾覆,幸得岸边寺庙的僧人搭救才保住性命。死里逃生的渔翁望着满江碎浪,忽然悟到:"江水养育了我,也能吞噬我,所谓生计,不过是在风浪中求一丝安稳。"

      从此,渔翁不再打渔,每日清晨便登上老三湾的悬崖,对着西方的雪峰山叩拜。有人问他拜什么,他说:"西方有佛,佛在心中。我拜的不是山,是对生命的敬畏;合的不是掌,是对天地的感恩。"他见江边常有商船触礁,便每日在崖上插一面红旗,为过往船只指引航道;见有渔民遇险,便摇着小筏前去搭救。

      二十年后,一个深秋的清晨,村民发现悬崖上的老者没有像往常一样起身,他保持着双掌合十的姿势,已在一夜寒风中溘然长逝。众人想将他抬下悬崖安葬,却发现他坐立的地方,岩石正与他的身形渐渐相融。三年后,那里隆起一座石峰,形似老者叩拜的模样,崖壁上渗出的水渍,恰似合十的手掌上未干的晨露。

      徐霞客途经此处时,听闻了这个故事,望着石像良久,挥笔题下"望佛山"三字。他在日记中写道:"老者非拜佛,乃拜心也。心有敬畏,便自成佛。"这座石像,从此成为江上的一种象征——行船者见之,便知此处需谨慎;失意者见之,便悟人生当存感恩。

    双生石语:人文情操的千年回响

        望夫石与望佛山,一雌一雄,一凝望一叩拜,看似截然不同的传说,却在湘江的涛声中达成了奇妙的共鸣,它们所承载的人文情操,如同石下的江水,滋养着祁阳人的精神世界。

    守望与执着:爱情里的永恒信仰

    娥皇、女英的传说,是中国爱情叙事中最动人的篇章之一。二妃千里寻夫,在祁阳老三湾听闻舜帝崩逝的噩耗,没有选择转身离去,而是以泪水为墨,以山石为纸,将思念刻进永恒。九日泪流不止,不是软弱,而是对爱情的执着;化为石峰凝望南方,不是固执,而是对信仰的坚守。

    这种守望,在祁阳的民间故事中处处可见。江边的纤夫谣里,有"拉断绳索不回头,只为娘子在码头"的忠贞;古驿道的碑刻上,有"一去京华三万里,年年望断湘江口"的牵挂。望夫石的传说,将爱情从儿女情长升华为一种精神力量——它告诉人们,真正的爱不是朝夕相伴,而是无论生死离合,心中的那份牵挂永不褪色。

    敬畏与感恩:生命中的精神坐标

    望佛山的传说,则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生命视角。老者放弃打渔后的叩拜,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在与自然的对话中找到了生命的坐标。他插红旗指引航道,是将敬畏化为善行;他搭救遇险渔民,是将感恩付诸行动。这种"拜心而非拜佛"的智慧,道出了中国人最朴素的哲学——对天地存敬畏,对万物怀感恩,对他人施善意。

      在祁阳的乡土社会里,这种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村民祭祀山神,不是求山神庇佑,而是感谢山林馈赠的果实;船家祭拜河神,不是怕河神发怒,而是感恩江水载舟的恩情。望佛山的石像,如同一位沉默的导师,提醒着人们:在追逐生计的路上,别忘了抬头看看天地,在计较得失的时候,别忘了俯身问问内心。

    一石双形:对立中的和谐共生

      最奇妙的是,这两则传说共享一座石像。从上游来,它是望夫石;从下游来,它是望佛山。这种"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现象,恰如祁阳人精神世界的两面——既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情,又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豁达;既有对个体情感的珍视,又有对天地大道的领悟。

      湘江在这里拐出一道湾,石像在这里站成一种象征:爱情与信仰可以共存,敬畏与执着能够相融。就像江水既要奔涌向前,也要绕石而流,人生既要有所坚守,也要懂得通达。这或许就是老三湾石像留给祁阳最珍贵的礼物——它让我们明白,世间万物本无绝对,换个角度看,便是另一番风景;换种心境活,便有另一种滋味。

        如今,湘江的航船早已换了马达,老三湾的悬崖上,石像依旧屹立。春日里,江雾漫过它的肩头,似二妃未干的泪痕;秋日里,夕阳洒在它的身上,如老者合十的手掌镀了金边。往来的游人站在船头,或说"看,那是望夫石",或说"瞧,这是望佛山",而石像只是沉默着,听江水讲述新的故事,看祁阳续写新的传奇。

        它早已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是祁阳人的精神图腾——在这里,爱情永不老去,敬畏永远年轻;在这里,每个凝视远方的人,都能在石上看见自己的影子,那影子里,有执着,有感恩,有祁阳人血脉里流淌的,对美好生活的永恒向往。

                      2003.7.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中午,我带着儿子从济南市的黄屯区出发到了济南市博物馆与千佛山景区游玩。 我们坐公交车先到了玉泉公园的东门,然后...
    漠北柚子阅读 2,324评论 3 12
  • 棉花去旅行 2017年12月 冬天的一个周末,晴空万里,风很大,独自去登千佛山。 作为一个地道的济南人,这还是我第...
    棉花去旅行阅读 867评论 0 0
  • 顺着历山路一直走一直走,别拐弯,走到头你就到千佛山了。这是同事老王给我指的去千佛山的路。 骑车过了和平路,明明往南...
    善下归海阅读 794评论 1 2
  • 下午,趁阳光很好,去爬了个山。从千佛山西北门出发,沿着这条幽静的小路,一路向前。途中偶尔会遇到三三两两的爬山人,说...
    绿叶垂芳阅读 530评论 9 37
  • 文.图/英歌h 千佛山景区位于浙江遂昌县,山上岩石怪异,可见千尊佛像,故名“千佛山”,又因景区内迷人的瀑、池、湖、...
    英歌h阅读 925评论 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