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自己的圈子,看见有人拿到一份得意的offer;有人新买了一辆车;有人又换了更大的房;有人的娃考年级第一......我们投来羡慕的眼光,可又不甘于自己成为圈子的底层人物。
于是,我们动用一切力量。激活花呗、借高额的贷款、不分日夜的工作......去努力实现别人轻而易举的目标。
《两种“瀑布”》中提到:
“当某个人做出某个选择,其后另一个观察到这个选择并进行效仿,接着,更多人就会更加坚定的做出同样的选择,因为此时他们观察到不止一个人做出了这个选择。”
当这种选择激发了我们的冲动时,无疑争辩,超前支出破壳了。
“背名牌包才能撑场子”
“我的鞋不能低于千元”
“买东西怎么能没有牌子呢?”
上面这些话,是多少人的内心独白呢?当更多的人有了类似的想法,并且实行时,你越审视自己,越觉得不堪。这,又是否激起了你内心的小鹿?
我们经常看到,《某男子超前消费,贷款买2000多万元的豪宅,最终造成悲剧》、《某大学生热衷攀比,还不起校园贷,最终跳楼自杀》
这类悲剧,常常在生活中重演。
一个不争的事实,超前支出美名其曰「用明天的工资,享受今天的生活」,实则加重了当代人的负担。并且,造成超前支出的跟风、攀比、不考虑自身条件的行为,本就是不可取的。
细思一番,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要拿第一、要与强者比较的思想。潜移默化的,我们也变成了这样。我们要成为圈子里的佼佼者,我们要比身旁的人优秀,不折手段,但从未问过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在此希望,别让恶性竞争压垮自己
内卷时代,别把自己「卷」进去
《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红皇后提到:
“你只有不断的奔跑,才能停留在原地”
这句有「哲理」的话,给了多少年轻人动力。如果将这句话引申,可以得出:当旁人奔跑的更快时,你则是在退步。
我们不难承认,努力是历来被嘉奖的, 令人嗤之以鼻的,是一种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竞争——内卷。而上面那句话,则很好的解释了当今社会的内卷现象。
我们害怕别人超越自己。看见室友学习上进,我们便每天熬夜看书,挑灯奋战;看见同事因为加班涨工资,我们一个比一个下班晚;看见同事的娃考取重高,我们压榨自己的孩子,不到一点不准睡觉。
「越卷越勇」只是理想,不断的焦虑才是内卷的真正后果。
听过一个反馈的现象:
公司阿强因为主动加班,被老板奖励500块钱,后来同事纷纷效仿。
最初,大家都获得了老板的500元嘉奖。
后来,加班的人越来越多,老板便取消了奖励。
最后,不加班的人,反而被扣钱了。
我想说,内卷严重,其实就是努力的通货膨胀,我们越来越努力,努力却越来越不值钱,接着我们越来越努力...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到最后,我们连喘口气都难。
承认我是一个普通人
你是不是从小就觉得自己很特别?
小时候经常纠结,清华or北大? 迷之坚信,能在北京安居乐业;男(女)神瞟了我一眼,就认为他喜欢我。
我经常觉得,自己恰符合当下最火词条「普信」。明明那么的平凡,理想却那么的不切实际。
《道经》里讲“知人者胜,自知者明”。简单的理解,就是要做一个人间清醒,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据统计,世界上97%的人都属于普通人。不出意外的话,我们都聚在一块儿。
弘一法师也说过一句话:
“人,能做一个合格的普通人,就是相当不错的成就了。”
不甘平凡:向往着天空,却从未正视自己,我不是一只鸟。
新西兰有一种国鸟,叫几维鸟,天生不会飞翔,一生只能在地面行走。
它是一种非常稀有的鸟类,同样也非常有趣。只有几维鸟是世界上在嘴上长了鼻孔的鸟类。
体型大小与鸡相似,蛋却和鸵鸟的大小,在新西兰充当了很重要的位置。
或许,我们都是几维鸟,没有会飞翅膀,却总是羡慕他人的羽毛,向往着蓝天。我们甚至为之挤破头,像雏鹰一样从悬崖跳下,最终陷入焦虑、自卑当中。
就像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容貌焦虑」「身材焦虑」「经济焦虑」,这些使自我认知逐渐变浅,开始不相信自我,否定自我。
但是你知道吗,你并没那么差劲,你只是很普通,而普通没什么错。人要学会发现自己的美丽之处,超越的对象永远是自己。
人与人之间,不必你追我赶。
感谢观看!请关注我的公众号:小鱼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