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表哥研究生毕业,临行前带我去学校附近馆子里吃了离开前的最后一顿饭。表哥是传统的农村家庭出身,家里面除了他还有两个妹妹,小时候表哥跟随舅舅舅妈去农地里面干活,他体质较弱连架子车也拉不动。那个时候他刚上小学,舅舅舅妈一看他天生不是干农活的料,从那时起便教育他既然干不了农活就好好读书,家里面再穷也供他上学。表哥从那时起读书变得很用功,他从骨子里开始觉得读书是自己唯一的出路,从那时起每次放学回家他都会独自将自己关在家里面的一个侧房里学习,一直学到很晚才爬上床睡觉,即使周末或者家里面来客人他也从不受干扰。
奇怪的是一直从小学一直到初高中,他的成绩并不算特别优秀,最终他考入了山东一所二本大学。当然舅舅舅妈还是很高兴,家里面毕竟出了一个大学生,舅舅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代考生,当时家里面条件不允许他去参加考试,表哥的成功从另一方面也让舅舅看到自己当年未能完成的愿望。
高考完他偶然和一位同学去了县城里那位同学亲戚家,他从那位亲戚口中得知大学里有一门叫做建筑学的专业,那位亲戚描绘建筑学就是用图纸设计高楼大厦,需要极强的想象力和手绘能力。他意识到自己从小到大对空间的感知力还算可以,后来他去网吧填写志愿默默地写上了建筑学专业。
进入大学后因为穷他并不受同学们待见,他心里面也一度自卑。好在他心里一直坚信读书改变命运,他把更多时间花在学习专业课和阅读课外书上面,有一次上专业课教授给出了一个建筑学的思考题,第二次上课教授问有没有人能够解答,全班同学鸦雀无声唯独只有表哥一人举手。表哥用一种极简的方式给出了答案受到了教授的表扬,从那天起班上越来越多的同学主动和他交往,他也愈加变得自信,那一刻他认识到知识真的可以带来尊严。
临近毕业同学们大多选择了直接工作,表哥觉得当时本科没有发挥好没有考入自己心仪的学校所以选择了继续考研。后来谈话中他告诉我一个细节,建筑学专业课考手绘,基本功很重要,所以考研期间他在打印店买了一袋A4纸,刚好500张,他一个暑假一直把500张A4纸全部画完。他意识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用电脑软件绘图,一方面技术确实提高了效率,但另外一方面却导致人的四肢在不断退化。后来表哥如愿考入了东南大学建筑系,也就是原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中国普利兹克建筑奖第一人王澍就曾经在此就读。
等到桌子上杯盘狼藉,表哥起身前往上海,研究生毕业他选择去了上海一家著名设计研究院。后来到上海我陆陆续续找他,每次到他家桌子上总有最近刚手绘完成的图纸,他到现在仍坚持部分图纸手绘,后来他去台湾日本出差接触了不少行内大师,他发现那些大师都在坚持用手绘图,这也印证了他当初坚信的道理。
后来读到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讲到“在商界有一条非常有用的古老准则,它分成两步:第一步,找到一个简单的基本的道理。第二步,非常严格地按照这个道理行事”。其实不止在商界,无论工作还是生活甚至各个方面,我们都需要找到那个简单的基本的道理,然后严格的按照这个道理行事,过程中我们需要克服抱怨、惰性、贪婪等各种欲望和诱惑,表哥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依此践行了二十几年到现在依然在持续,他的成功也恰恰验证了“知识改变命运”这个简单的基本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