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曲周故事(四)

玉铲发现记

博物馆故事开讲首篇(2019年4月8日),就向大家介绍了一个特殊的藏品——玉铲。它作为一个实物,旁证了曲周有人类生存的历史至少在6000年前。

仔细看看,破损的痕迹真是“瑕不掩瑜”

玉铲是在白寨镇的马布司寨发现的。马布和司寨是两个行政村,因为离得很近,群众都这样称。两个村之间,由于经年累月的取土垫宅基,挖出了一个深达数丈的大坑。沿着坑壁可以看到土层不一样,是经过无数次的水土淤积而形成的。

在这里,犹如6000年前又大放异彩

二十多年前,有一位村民在挖土中发现了一个怪东西,硌了他的铁锹,拿出来看了又看,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回家用水清洗干净后,反复看了几遍,好像是玉,但又没有人们说的那么通透润泽。拿给许多人看,也都不晓得是什么,但人们都说,这个坑里挖出来了宝贝,是个古物件。

一传十,十传百,便传到了李治山的耳朵里。他听说后马不停蹄就找到那家,看了看,认为时代久远,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想要收藏,但对方要的价格较高,也就作罢了。

述说的是历史,见证的是未来

李治山心有不干,又先后三五次的去,想收得这个东西。期间也有多人听说了去打听,但都因为要价一万,李治山最多出5000,价格相差太多而作罢。时间过去了好几年,突然有一天,李治山接到这件玉铲主人的电话:“老李啊,那件玉铲还要不。”“当然要,就是你出的价格太高了。”“给你便宜点,别人我还不给呢。”李治山心里高兴,可他一看见玉铲,心里就凉了半截:“你咋把这个东西弄成这样了。”

六块碎片用一块布包着,那人也尴尬的笑笑说:“唉,咋说呢,咋说呢。”

原来,他看到这个东西比较硬,摔也摔不坏,有人来看稀罕,他也总是说这是好东西,摔不坏。有人试了几次,真的完好无损。

每次李馆长向客人介绍起玉铲来,都兴奋不已

这个村里经营中药材的比较多,手头上宽裕,玉铲的主人也常年在外地跑买卖,并没想出手,所以要价太高。每年村里过庙会的时候,玉铲主人才回来和亲戚朋友见个面,喝完酒吃完饭,也总要拿出来玉铲让大家把玩一番。喝的高兴大家甚至在院子里轮番摔几下,看看它到底有多硬。这一年庙会又来了不少亲戚朋友,酒酣耳热之时,又有人要看“宝贝”,他拿出来说:“好东西,摔不坏。”“真的?”“真的,摔坏算我的。”几人轮番摔了几下,真的没摔坏。

用胶粘起来的曲周博物馆宝贝

“让我来,”又有人说,他膀大腰圆,酒劲上冲,抡圆了胳膊,使出来吃奶的力气:“我就不信摔不坏。”话音未了,只听“啪”的一声,玉铲成了碎片。

“唉,不说了,老李,你给个钱收了吧。”

“要给别人一点用也没有,都不会要的,在我这里还有历史研究价值,最多400元,要不你就拿回去。”

就这样,这件玉铲被李治山修复后,成为曲周博物馆的宝贝。

图片来自曲周博物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