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的《呼兰河传》,勇敢的萧红。
如果说鲁迅的文章是旧中国的一把匕首,直插人心!那么萧红自身就是旧中国的一把剑,不见剑只见人,剑气四溢,所到之处无坚不摧!
《呼兰河传》可以是小说,也可以不是小说。萧红本无心,无心胜有心。
无心的景
开篇的严冬,冻得我想说,“冷吧,使劲冷,看看这个冬天我可能冻死,我看明年春天会怎样?”这发狠的冷,冷到一定程度,就冷成了解恨!成了痛快!地裂了,缸裂了,手裂了……最好一切都裂了,我们就等着看那最后怎样,是凝固还是升华……
东二街的大泥坑有什么不好呢?好,好在有意思。这是一道风景,顶好的风景。干有干的景,湿有湿的景。马掉下去不是抬上来了吗。校长的儿子掉下去也是被救了。淹死过的小猪都被吃了。在泥坑闷死的狗,闷死的猫,鸡鸭等又怎么会糟蹋。这是有意思的,很有意思的。自然有意思,就自然着也罢。大家都使劲地等等,看将来会怎么样!这泥坑会不会通天,能通天不成!这种有意思的景是很多的……
那个园子,“我家的大花园”也是有意思的。蝴蝶愿意,蝴蝶可以想怎么飞就怎么飞着。蜻蜓愿意,蜻蜓可以想怎么飞就怎么飞着。当然鸟儿也是一样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其它的小生命也是一样的。黄瓜呀倭瓜呀也是的,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它们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是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不结,一朵花不开,也没有人问它。其它的都一样,连天上的白云也是一样的。有一朵白云就是的,“从祖父的头上经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那么低”。
呼兰河的景真多,且每一个景都是酣畅的。酣畅的“响亮”着。这些景无心的在那儿,就那么在那儿,想起的时候在那儿,忘却的时候也在那儿!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想不想的问题。没有瞻前顾后,萧红想爱就爱想不爱就不爱。那些景,总是就那么酣畅着。
无心的情
《呼兰河传》的情在哪里?萧红的情在哪里?读完此书,我如此被动,《呼兰河传》与写它的萧红无关,与读它的我无关。萧红只是叙说,对我叙说。而我情归何处是我自己的事。《呼兰河传》的情不暗示,不诱导,不相劝,情字面前薄凉得让人心伤,一切尽在无心中。
祖父,乐呵呵的祖父,就一直是祖父。萧红在她祖父面前是个小孩子,就像个小孩子,一直都像!
小团圆媳妇,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太大方了”的小团圆媳妇也是有意思的。那个十二岁,但看着像个十四岁的女孩子,到老胡家时别人都去看她了,很有意思的!她婆婆给她下马威了。她婆婆打她了。她婆婆拧她大腿了。她婆婆半夜了打她,她婆婆整夜的打她。她身上有碗口大的疤,她的脚底挨了烙铁烙。她病了,她婆婆花钱了。她婆婆替她熬药。很多人给她婆婆偏方救她,很多人心疼着她。她婆婆给她请跳神。她婆婆心疼她当着众人的面扒光了她衣服,把她按到水里烫,烫晕了很多人围着救她,再烫晕了还有很多人围着救她,很多人心疼着她……小团圆媳妇死了。
有二伯,有二伯的性情很古怪,有二伯的性情真古怪!
有二伯的蝇甩子……有二伯的烟袋锅子……有二伯的烟荷包……
有二伯什么都不怕,有二伯是有意思的。开始是有二爷要自杀了,后来“有二爷跳井,没那么回事”,“有二伯上吊,白吓唬人”。有二伯一直活着呢,很多人觉得也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喜欢跟他说话,很多人喜欢说他不不停地说他。
冯歪嘴子,住在磨房里的冯歪嘴子。
冯歪嘴子打着梆子,半夜半夜地打,一夜一夜地打。透过那梆子声,我看到他一次次地给萧红喂年糕吃,我看到他摊上事了,我看到他的媳妇王大姐,我看到王大姐真好看,我看到人们在夸王大姐又在骂王大姐,我看到冯歪嘴子的女人死了,我看到冯歪嘴子喂着他的两个孩子,我看到冯歪嘴子的小儿子老是活着出他人意料,我看到很多很多……挺有意思。
萧红无心地写着,写着如此等等很多人。她是一个叙述者,一个无心于情的叙述者!如果你喜欢,你就喜欢,如果你不喜欢,你就不喜欢。她叙述着,只是叙述着,随意无心地叙述着,与听者无关,与听者的想法无关。
勇敢的萧红
这就是萧红,勇敢的萧红。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最受推崇的女作家。生于黑龙江呼兰河畔,病逝于香港浅水湾。19岁因不满包办婚姻离家出走,之后一生与贫困苦难为伴。
有人说她如一朵生长在冰天雪地里的海棠花,在零落纷扰的三十年代,她是一抹亮眼的红,因为艳丽。我想说:萧红是沙漠里的孤行客,赤手空拳,漫天风沙里勇往直前,所到之处无坚不摧,她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沿途的故事她爱说就说,爱不说就不说。有人说她的巅峰之作《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我想说:对萧红而言《呼兰河传》不是诗,无所谓多彩,更谈不上凄婉。《呼兰河传》只是她的叙说稿,不关哀乐,无关喜怒,说者本无心,听者爱怎么感受就怎么感受!萧红,鲁迅称其为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我想说:萧红是中国最勇敢的女作家,在她不到32年的生命里,她曾随心所欲得述说着,无心述说着,说着她眼里的景,她无心的情!
无心的《呼兰河传》,勇敢的萧红。
无心胜有心,无情胜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