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叫他老林,倒不如叫他“小林”——天真活泼,自带幽默诙谐的气场,总爱蹦出几句逆向思维的新鲜话,惹得人忍俊不禁,笑声连片。旁人说这是美式笑话,倒也贴切,毕竟他大半辈子都在美国生活。
说他是美国人?是,也不是。他的身份像一串流动的坐标:祖籍福建安溪,是祖父下南洋后,在新加坡扎根的第三代;青年时赴美国打拼,如今带着福州闽侯籍的妻子退休,常随她回到福建福州的家。兄弟姐妹仍在新加坡,他回中国旅行时,也总不忘绕路去相聚。三个国家的印记,让“地球村”于他而言,是再真实不过的日常。
这一路,他更像个慷慨的“孩子王”。在喀什古城,见大家饥肠辘辘,他默默买来烤包子分予众人;明知今日要穿越沙漠,前一晚便提前订好50个包子,清晨拎着沉甸甸的两袋。见我隔着玻璃墙与他打招呼,立刻把俩手臂举平,像把扁担挑着两袋包子,脸上露出的憨态与童真,让空气都变得轻快。
在车上,他轻快含蓄地招呼大家吃包子。“真是包子大王” 。这是我心头想到的话。
他爱得直白又鲜活:一声声“老婆”甜进日常,行动里满是对妻子的体贴;和姐姐相处时,十指紧扣着漫步,闲时还会俏皮地用肩膀碰碰她。
这行走的“小林”,哪里是老林?分明是一本生动的书,把多元的人生、纯粹的善意,都活成了路上最动人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