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写关于“孤独”这个词,最开始是因为有顾虑,觉得敏感,就像心口的旧伤未愈,不忍再提。后来渐渐接受并习惯,觉得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前两天早晨,睡眼惺忪,看到几条微博的私信,是一个大一的新生,她说自己和舍友的关系不太好,每天过得提心吊胆,很害怕自己掉队,忽然之间就变成一个人。
其实,这样的私信和留言,我收到过很多次,内容大多相似:宿舍出现矛盾,人际关系出了问题,身在异乡,感到孤独和害怕,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曾经觉得自己深有感触,彼时我和孤独作战,赢了,应该有很多获奖感言。可是现在,每当有人问我要怎么样才能逃离这个孤独时,我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说什么都无济于事。
“我不想做被落下的那一个。”
“我讨厌独处。”
“我害怕自己被人冷落。”
他们对我说。
❤
这几天又看蒋勋先生的《孤独六讲》,其中写道:孤独没有什么不好,让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
“当你被孤独感驱使着去寻找远离孤独的方法时,会处于一种非常可怕的状态,因为无法和自己相处的人,也很难与别人相处,无法和别人相处会让你感觉到巨大的虚无感,会让你告诉自己,我是孤独的我是孤独的,我必须打破这种孤独,”
你忘记了,想要快速打破孤独的动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独感的原因。
孓孓独行的人会孤独,万人簇拥的人会孤独,分手的人会孤独,相吻的人也会孤独。孤独这件事,其实很公平。
那个私信我的女孩子接着倾诉:“你不说话,别人永远都不会搭理你,可是搭理了又会怎么样?自己还是会孤单啊,想到这里就很想哭。”
我忽然坐在床上,清醒了过来,思考起这个让人感到悲伤的故事:那个给我发微博私信的小姑娘一定现在特别焦虑,我该怎么办该怎么办?于是满世界找救命稻草——有什么方法可以抚平那些起了褶皱的人际关系,暖化舍友之间冰冷的态度,消除那些倍感孤独的时刻?
我好想告诉她,孤独这件事情,我们好像永远无法消除了。
我们可以找人吃饭约球,一起逛街看电影,欢歌笑语,排遣无聊。可是宴会结束,电影散场,曲终人离,你还是没有变化,孤独还是在那里,只是被我们暂时地推远,推后罢了。
有时候,我们甚至不惜讨好,压抑真实想法,换得一个“被人围绕”的角色。那样的你,在人群里好像笑得很开心,会不会忽然有种失落的感觉?
❤
想起某个晚上徘徊在杭州的街头,与男朋友约好时间见面,愉快赴约。独自坐上公交车,找到座位,雷声传来,是快下雨了。
边上坐的是一个和我年纪差不多的女孩子,长发披肩,齐刘海,穿着深色的风衣外套,戴着耳机望着窗外,我没在意,低头玩手机。
我们随着公交车的行驶轻微摇晃,她一动不动地玩着手机,忽然微微颤抖起来,然后哭了。
她抽泣的声音有点大,我抬头悄悄望她,一颗眼泪滴到下巴。
可能是发现我在看她,那姑娘低下头,伸手在背包里摸来摸去,然后用袖子开始擦眼泪,我忽然意识到他是在找纸巾,就从包里拿了一包纸递过去。
她什么都没说,接过纸把眼泪擦掉。我什么都没敢问,继续低头玩手机,时不时偷偷瞟她一眼。
车子停在杭州汽车西站附近,我下车,她也下了车,跟在我背后说了句“谢谢”。
我吓一跳:“你也在这里下车吗?”
“对的。”
四月初的时候春寒料峭,天上忽然飘起了小雨,她说她不赶时间,我说我也没事,就跑到附近的麦当劳避雨,她点了一杯冰可乐,我点了一杯热红茶,店里人不多,我们靠窗坐着,第一次看清了彼此的面庞。
这是一张南方女孩子的脸,气质甜而软,小鼻子,小嘴巴,眼睛不大但是黑亮。没问名字,只是知道她年纪和我差不多,在杭州的一所职业学校学服装制作,周末出去打工,在工厂里帮人做衣服,刚刚下班。听口音,不是本地人,估摸是四川那边的人,离家千里,到杭州求学。
她问我去哪,我说我等人,她说不知道自己该去哪。
“你刚才为什么哭?”我忽然想起刚才的事。
“我本来要去找我男朋友,他待会来西站等我,但是我不想见他。”
“吵架了吗?”
“没有,他对我很好,今天打算叫我和他一起回家和他爸妈吃饭,我不想去。”
那个男生是她在打工的时候认识的,大他两岁,高中毕业就出来赚钱了,自从在工厂遇见她,就死缠烂打的追,直到她招架不住,成了他女朋友。
刚上大学的时候,那姑娘住不惯在学校宿舍,倒不是吃不得苦,只是同舍的女生爱抽烟,还爱去夜店疯到凌晨三点,叫她去,她不愿,久而久之就被排挤,甚至被讽刺挖苦“装纯洁”。
为了逃避那些让自己难受的时刻,她在外面找了个兼职,每天早出晚归,不是工作就是和男朋友待在一起,男朋友知道了她的处境,拼命打工攒钱,在便宜的地段租了房,两人一起搬了出来。
他应该是个想认认真真过日子的老实人。我猜。
她说她的男朋友是真的好,可是她不喜欢,确切来说,不是真的那么喜欢,接受他,不是出自心动,可能只是因为在那段难熬的日子里,只有他会陪着自己,什么都听她的。
“那时候刚上大学,到了离家那么远的地方,以前从没出过远门,一下子离所有人都远了,觉得好怕”。
身在异地的年轻女孩子,觉得整个人就像漂浮起来的羽毛,不知道能在哪里歇脚。因为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任何一个怀抱都可以成为救命稻草。
“那你…打算离开他吗?”
“比起每天孤单一个人,我宁愿和他在一起。” 她关上手机,轻轻地说。
“宁愿”这个词露出了端倪,可能那个人不是最优解,这样的在一起,是一种勉强和逃避。
我忽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她打破了沉默问我:“等你的人还没来吗?”
我的凄凉原形毕露,于是苦笑:“本来今天和男朋友约好了见面,但是他误车了,动车没票了,他说改成凌晨的火车,明早六点到。”
她有些心疼地打量我:“这样啊,那你一个人没关系吗?”
我笑笑:“没关系的。”
雨越下越大,她从包里拿出伞:“我要走了,他在等我,不然晚上只能一个人住了。”我看看表:“那我也走吧,我住的酒店就在这附近。”
说了再见,我们往不同的方向,没问名字,也没留联系方式。
遇见那个女孩子,是在今年的四月初,这次闲聊我好像没和谁说过,也不知道能不能再次遇见她。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那个晚上我们走的时候,她湿了一半的帆布鞋,和我剩下的半杯凉透了的红茶。
那个瞬间,可能我和她都很孤独,我的孤独是因为计划有变,该来的人没有来,她的孤独是因为有人在等她,她却不是那么需要那份等待。
看,两个在街上相遇的陌生人,彼此心中各怀无奈,无法排遣。
什么是不孤独?在人群中就是吗?有人陪就是吗?被人惦记就是吗?
我们为什么会内心不安?这颗心明明就长在我自己身上啊。
因为被寂寞追赶,想要逃离,虽然自己是自己的,却一直向外追寻,想要找到可以依靠的人或者群体,缘木求鱼,反而慌张。
生活中要学会的一项重要能力是,与自己相处,适应一个人的状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孤独。它不可耻,也不罪恶,不低人一等,也不意味着不幸福。
孤独不是什么值得自我拔高的事情,用不着自我标榜,而总是身边围绕着朋友的人,也没必要有什么优越感。
要学会和自己玩,换着花样取悦自己。“逃”太被动,因为你被巨大的空虚追赶,被那种不被人认同的感觉追赶,你害怕,想摆脱,于是会从正常的生活状态脱轨。
越是焦虑的时候,越应该清醒一点:问问自己我到底在怕什么?我可以做什么才能让自己回到正轨?
❤
那条私信的最后,大一的姑娘说,我能不能问你一个幼稚的问题:
“那你现在上课的时候,身边坐的是你特好的朋友吗?”
她一下问得我有点懵,又觉得凄凉,因为我有时候都不知道哪些人才是我特好的朋友。
但我是这样回答她的:“我不刻意要求我的好朋友坐在我的身边,因为她们在其他班。我身边坐的同学也常常不同,但是我希望每一个坐在我身边的人,都有可能成为我未来的好朋友。”
我们见识到的世界,永远比过去要复杂,那就意味着我们无法用过去与人相处的策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处理现在和周遭一切的关系。
外界从来不会主动来适应你,想要和谐,只能慢慢适应,或者去改变。
孤独,永远都不是拿来逃离的啊,你来来去去,它都不会消失,就像影子一样,摆脱不得,却能平静共处。
答应我,不要逃,正视她,感受她,与她交朋友,找到你们最舒服的相处状态。
我和我的孤独相处的很好,她像个沉默久居的房客,赖在我的生活里不愿搬走,大多数时间里,她不打扰正在人群中忙碌的我,可是等周围人散开后,她也会来找我。
只剩下我和她时候,我们一起看看书,听听音乐,唱最近喜欢上的歌,聊喜欢的男孩子,在充满深秋潮湿桂花香味的校园里行走,或者在天台上发一会儿呆。
没有人看到她,可是她一直在我身边。最开始我抗拒她,因为她流泪,抱怨,自我欺骗,可是后来我发现她也没有那么坏,因为她,我更加了解我自己,更加认真而专注地做喜欢的事情。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渐渐接纳了她,并且把她认定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其实也挺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