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人生(三)

图片发自简书App

昨天聊到如何走出怪圈,如何拆掉思维的墙?对我来说,也许这个范围可能会大了一些,但是,我还是想尝试一下,看看我是否可以做得到?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梅兰妮·克莱因认为,每个人最基本的需求是与外在世界建立关系,人们把这个与外在所建立的关系内化到各自的内心世界,则变成主观世界里的关系,然后我们再把这个内在的主观世界里的关系投射到外在的真实世界的关系里去,并影响或控制我们与外在的世界关系。

当我读到这段内容的时候,我想起我最近在做的沙龙讲座里的一个关于探索我们现在的生活规则和生活信念的小练习,这个练习我已经做了大概200人次,大部分结果的呈现都是我们活在我们自己的原生家庭里,我们无条件的继承了我们原生家庭的规则和信念,并将这些规则和信念加诸于我们的伴侣、孩子以及周边跟我们有联系的人。我常常问,“我们究竟在过谁的生活?我们真的是做自己吗?”很多人都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之所以不能从原有的圈子里,或者信念里跳出来,很大程度上我们,完全的、忠诚的继承了我们的父母给予我们的,我们不论表象是如何的,其实,我们都是希望自己做父母的乖小孩,只是我们的认知里面,可能给了我们不同的认知,告诉我们要如何表现,才能得到父母的关注和认可。我们儿时的经验给了关乎于我们一生的规条和信念。而在我们成年之后我们没有回头去看看,没有在现有的人生经验中去觉察、探索,久而久之,我们就一直把自己放置于这个圈子里,犹如走迷宫一样,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和方向,我们永远没有办法从其中走出来,只是在绕圈子,走入相同的模式。

在我的认知中,如何走出这个圈圈呢?活在当下,关注当下自己的状态,关注当下自己身体的状态,放下评判,感受那份思绪自动的来,也自动的飘去,这样在不断的活在当下的过程中,我们就不断开始启动对我们的那些规条和信念的觉察。我们常常的状态分别有一下四种“不知不觉、后知后觉、当知当觉、先知先觉”,当我们从第一种状态达到第四种状态的时候,我们就自动自觉的从这些固定思维中,跳出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好了,我想我应该知道了。 其实之前就感觉到这种怪异的状态,却一直在回避,或说找不到合适对话的借口和勇气。 既然无可...
    岚风的叶子阅读 2,405评论 0 0
  • 大山下边 是一片草地 草地中间 是一个小水坑 小水坑旁边 是一头老牛 放牛的 是一个山上的孩子 大山、草地、水坑 ...
    山楂树123阅读 1,819评论 0 4
  • 为什么很多家喻户晓的品牌还要继续投广告?在很多人看来,像可口可乐这样的已经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品牌,是不是...
    Elfredawang阅读 1,598评论 0 2
  • 什么时候时间被戴在了手上? 如同, 奔腾的河流被迫停止了流淌。 我想, 每一只手表, 不仅清算你的光阴, 还叩问着...
    阅简上书阅读 2,241评论 0 2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