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每天被各种碎片化信息包裹的时代,我们每天赶集似地刷着朋友圈和各种资讯APP,生怕自己错过一点什么,而显得自己落伍。
记得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一篇写不错的文章,大概1500字,我发给我的朋友,结果他很快回了我一句:文章太长了,不看了。
我当时感到一丝丝的失落,倒不是因为朋友的敷衍,而是在思考一个问题:
1500字,太长了吗?还是各种碎片化的信息已经把我们的耐心消磨殆尽了?
如果根据中国高中生平均阅读速度(600 字/分钟)来计算,这样一篇文章阅读时间其实不到3分钟。
遗憾的是,愈发泛滥的碎片化信息让我们养成了“快餐式阅读”的习惯,关于碎片化信息,知名自媒体人L先生有如下的解读:
①它们往往是一些事实的集合而非逻辑;
②它们往往大量简化了推演过程;
③它们往往将多路径简化为单一路径;
④它们往往不够严谨、全面。
总的来说,只阅读碎片化的信息很容易让人变得肤浅,对事物的认知也只停留在表面上。这类信息的基本特征是:内容获取简单,无需过度思考。
我可以隐隐感觉到,大多数人正在失去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深度阅读的能力。
01 什么是深度阅读?
在讲深度阅读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阅读高手的故事,他的名字叫齐白石。
齐白石16岁开始拜师学艺,学习雕刻。他好学又认真,有一天他发现师傅的雕刻作品翻来覆去都是那几个图案,于是他开始搞创新,把国画里的虫草、花鸟等元素加入到他的木雕中,颇受大家的喜欢。
也因为这次经历,他对国画有了浓厚的兴趣,在21岁的一天,齐白石到一个主顾家里干活,意外发现这个主人家有一套《芥子园画谱》,看得他两眼放光。
要知道,当时的书是非常稀少的,这样一套书,齐白石根本不能从其他地方获得,于是齐白石决定向书主借书,这一借就借了半年之久。
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齐白石借了那么久,因为齐白石把整本书抄了一遍。
齐白石为了让自己也能拥有这套书,他用薄竹纸铺在书页上,然后一笔一笔勾描在竹纸上,历时半年,他终于“抄”完了。
接着,他又花了5年的时间来学习这本书,最终成为了一代国画大师。
在我看来,齐白石就是一位深度阅读者,这和我们这个时代主流的阅读方式显得是那么格格不入,但这正是我们所欠缺的。
由此,我们不难推导出深度阅读的定义:以理解为目的,获得对书籍(知识)的本质解读,并在实践中巩固。
02 为什么我们要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的意义在于升级我们的思维,看过小说《三体》的人都知道一个词,叫“降维打击”,但在降维打击之前,我们要先学会升维思考。
粗浅式的的阅读,会让我们陷入“简单归因”的思维谬误之中,比如以下几种:
①天下乌鸦一般黑——但世界上有一种乌鸦叫白乌鸦。
②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但真的有黑天鹅,为此有人还专门写了一本书。
③男人都是花心的——但至死不渝、忠贞不二的爱情也是有的。
深度阅读则不同,它要求我们从多个维度去看待同一个事物。
举个例子,对于一把风扇,从女生的角度看可能会注意颜色好不好看,款式新不新颖;而男生则会看风力强不强劲,做工是否扎实;专家则会思考,这款风扇出风的空气动力学原理是什么,耗电情况怎样等。
我们阅读也是如此,在阅读中不断提升我们视角,阅读越深入,越能获得更多看问题的角度,而不仅仅停留在书中的知识。
03 如何做好深度阅读
前面我们谈了深度阅读是什么,以及深度阅读带来的好处,那我们要如何获得这项能力呢?对此,我有4个方面的建议:
①深度阅读,源于对概念的透彻理解
作家李笑来老师就强调过,读书一定掌握最基本的概念,了解它是什么,它不是什么,别人是怎么误解的,它的意义是什么,和其他概念有什么不同等,把基本概念学透了,一本书也就理解了。
深以为然,理解概念,是深度阅读的基础,比如说我们看《刻意练习》这本书,那么就一定要搞清楚“刻意练习”这四个的含义,刻意的标准是什么,方为读懂。
基本概念就像是我们学习的地基,支撑起我们整栋“阅读大厦”。
②深度阅读,源于对经验的强关联。
营销人李叫兽曾经谈到他的学习方法,凡是在书中看到一个新的概念、新的方法,他都会强迫让自己用它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至少5个。
这就是通过新知识和旧经验的强关联,让自己获得更深的理解。
拆书帮的创始人赵周老师提倡的RIA学习法(R:阅读、I:复述,A:关联经验,拆为己用),也是以关联自己以往的经验为核心,进行理解应用。
把经验融入到阅读中,理解才能由浅入深。
③深度阅读,源于和作者的激烈辩论。
常言道:尽信书,不如无书。
我们读书的时候,要带着一种批判性思维,思考作者的观点是怎么来的,放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还适用吗?带着这些问题去和作者辩论。
我曾经看到稻盛和夫的一本书叫《阿米巴经营》,讲的一种公司内部的核算机制,后来我看到很多中国企业在学习这套机制,但失败者居多。
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套机制是在日本“终身雇佣制”的时代下提出的,企业的员工处于绝对服从的地位,这个和中国逐渐多样化发展的国情相比有很多大不同,直接照搬经验,必然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这就是我读书的思考,我的思考一定对吗?不一定,重要的我积极和作者去辩论了,也许作者会在他的其他著作中给出他的解释,不管怎样,我们会继续辩论下去。
带着辩论的心态去阅读,就是一种深度阅读。
④深度阅读:源于对知识不断扩展
很多人看完一本书,就以为学习结束了,其实不然,每当你看完一本书,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你在看一本书的过程中,你总会得到一些信号,比如作者在书中引用的案例、作者推荐的书籍等,这些信号都在告诉你一个信息——你应该亲自去了解一下。
通常来讲,一本好书里面提到的相关书籍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是一本好书,拓展阅读这些内容,一方面你可以验证作者的想法,一方面又可以开始自己新一轮的学习之旅。
这就是读书的美妙之处,一本好书就像一个指南针,指引你找到下一本书,而下一本书,又会帮你找到下下一本书,在此过程中,我们阅读便逐渐深入。
04 写在最后
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无法选择,即便生活在一个肤浅的时代,我们也依旧可以选择成为一个有深度的人。
深度阅读就像一副眼镜,能帮助我们看清这个世界,帮我们远离浮躁。
深度阅读更像是一次旅行,一次知识的溯源之旅,带我们走出肤浅,走向深刻。
我是@飞翔的海马,80后知识猎人,专注个人知识管理与效能提升。欢迎关注我,陪你持续学习,解锁人生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