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

      今年的双十一又一次创了记录,商家变得更加聪明,将双十一分成了两个销售期进行。从快递单的数据看,十一月一日就已经开始了今年的双十一。几个大的网络销售平台,互相斗法,各显神通,我等小民乐得其所。

    第一次接触双十一这个数字,还是在大学时候。那时候大家冠以“11.11”为光棍节的称呼,也是为了逗乐解闷。后来电商快速发展,双十一在我的记忆中就从光棍节变成了“购物狂欢节”。与之加持在一起的,就是大数据的助力。但是我比较愚钝,至今也没有弄懂大数据到底是什么。只是在各种平台上,似乎越来越能看见大数据的影响力。比如,今年我在电商平台上选购商品,关闭后再次进入时,你所感兴趣的商品就会自动展示在醒目位置,各种相关商品的销售活动会刺激你的眼睛,让人欲罢不能。再比如当你在某订餐平台定过几次餐后,每次你进入时,你的以往选购餐品和店家就会自动显示在前面。你浏览过的网站,会有相应的记录,你看过的文章,下次会推荐类似的文章内容。你用过的导航,会有行程记录。例如朋友圈和推特等等类似的东西,凡是你使用过的智能应用,都会有相似的记录及推荐。

    如果我们把一个人的各项数据汇集在一起,我们基本上就可以构建出一个人清晰的身份。这些数据可以勾勒出你的职业,喜好,甚至是你的性别,年龄这些。是不是有点细思极恐呢。当然,大数据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让我们得社交范围越来越广,对生活的掌控力越来越强。甚至有的时候,使我们丧失了一些基本生活能力,越来越依靠大数据的支持。

    大数据对生活的影响是不可抗拒的。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些都是必要的吗?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吗?你到底需要几个朋友呢,你需要多少物质来支撑生活呢?固化的推荐是不是也减少了你涉猎其他美食的可能呢?越来越让你固定于某一个特定的偏好。

    我不是简单主义者,也不是顽固守旧派,只是在这样一个大数据的影响下,有一点点的担忧。每个人当然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掌控能力,对于事物的认识,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