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负能量”中的“正能量”,坏事也会变成好事

我有个朋友得了乳癌,她把自己积极乐观的抗癌生活发在抖音上,让很多抗癌患者从负能量中看到了正能量。

海子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我的朋友做到了,她不仅治愈了自己,还治愈了别人。恭喜她把坏事变成了好事。

而在生活中,很多“健康患者”遇到一点挫折就想入非非,不断的扩大自己的负面情绪,还不忘将其传染给别人,巴不得别人和他一样活在黑暗里。

《会好的:悲观者常常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的作者说:人很容易专注于负面情绪,产生负面偏差,会导致我们特别关注外部威胁,从而夸大这些危险,制造出类似“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负面效应。

这本书将为读者解释如何利用“坏”的好的一面,克服其不良影响。即:怎样把坏事变成好事。

我们如果能够适当地理解“坏”的力量,这种力量便能调动起每个人身上最好的东西。

比如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如说韩信受胯下之辱,后来功成名就。比如说霍金身患渐冻症,却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负能量一旦催生正能量,往往是正能量开花结果。

书中有个“四比一定律”指导定律,可以让我们防微杜渐,即:要抵消一件坏事,需要有四件好事

大脑制造的负面效应,像放高利贷的人一样,借一还四。如果你一开始就知道,你就不会去借了,“坏事”发生的几率就会少很多,会再三审视内在动机,从而做出积极的回应,给予自己和别人正面的情绪价值,把坏事翻转成好事。

如果你是一个悲观的人,没有别人那么看得开,你也可以把自己的“正向性比率”(positivity ratio)调高一些,凡事倒过来多想一想,利害关系在心里盘一盘,你就会试图把自己的情绪扭负为正。有了内在动机,就会调整自己相应的行为。

正向性比率是什么?它指的是每发生一件坏事会相应发生多少件好事。“心盛”型和“心衰”型的人得出的比例会不同,但他们可以在对比和互相碰撞中擦出思想的火花,从而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情绪,思想和行为。

“心盛”的学生对生活有强烈的目的感和控制感,能够接纳自我,与他人融洽相处,属于乐观派。“心衰”的学生则面临更多的自我斗争,不像前者那样能够很好地融入社群,属于悲观派。

每个人的外在行为都是内心的反映。惟愿你我活在当下,把心活好,活出成年人最高级的活法: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对了,书中有个边际效应坐标表达了好坏核心思想:做“好事”的边际收益曲线较平滑(作者说的“好的力量),但做“坏事”的边际损失却能陡峭到让人心碎(作者说的“坏的力量”)……一失足成千古恨哪,不要犯错,不要犯错,不要犯错。

哪怕你有过创伤,创伤后也要学会自己成长,进化大脑和心灵。作者说,要想生存下去,“生”必须每天获胜,而“死”只需要获胜一次,让人振奋。

为什么悲观者与乐观者的人生差距那么大?

悲观者一条巷子走到黑,是固定思维在作祟。而乐观者多维度的思考问题,改变自己,是成长型思维在助力。很多时候,你不要向外寻找 ,多向内审视自己,你自己就是答案。

我们该如何壮大乐观者的队伍呢?(当然,我们不指望消除负面效应,但我们希望让你知道如何不被负面效应主宰。)

首先,我们将考察负面效应的力量,看看“坏”比“好”强多少,“坏”在大脑中如何运作,“坏”如何扭曲你对人和风险的认知,我们又该如何使这些扭曲最小化。

菩萨畏因人畏果。我们对比出了利害关系,就有了正向选择和正面行为,坏事就会变成好事。

在本书的中间部分,作者和我们探讨如何用“坏”的力量实现积极目的,如何应对负面效应在商业领域和网络世界造成的特殊挑战。

他分别从爱情,批评,奖惩,烂苹果,提升顾客评分等多方面进行好坏分析,让我们学会在“坏”上嫁接“好”。

嫁接的目的是什么?把不好的变成好的。我越来越确信,读书也是一种思想嫁接,更是一种人生嫁接。这种能力要不断的刻意练习的。

最后,我们要看看人类可以调动哪些内在力量和有意识的策略,以抵御现代社会中“坏”的猛烈炮火,拥有应对危机的能力。

一旦我们开始真正理解并学会正向利用负面效应,它能让我们从挫折中学习,使我们思维更敏锐,意志更坚强,从而调动起每个人身上的优良品质。

亲们,遇到不顺心的事,多往好处想,常对自己说:会好的。铭记“负面黄金法则”(关键不在于你为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没有对别人做什么),你就可以避免悲伤并节省精力,把坏事变成好事。

宫崎骏在《龙猫》中说:生活坏到一定程度就会好起来,因为它无法更坏。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

生活嘛,笑一笑就会好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