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
我把这首歌单曲循环,散步的时候一直听,任它在耳边发酵,思绪飘向远方。
一次在路上看到一个20来岁的女孩儿披着湿漉漉的头发去上班,那一刻,我的心有点揪揪的,有一种说不出的羡慕。刚毕业那会儿我也是这样子,天不怕地不怕的走在路上。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早上洗过头发一定要用吹风机吹个大半干才敢出门,怕风吹的头疼,担心老年的时候留下什么后遗症。晚上吹空调的时候也一定把腿盖着,不再死盯着那些天高地阔的梦想,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一日三餐里。
其实当我这样做的时候,我知道我已经老了,喜欢回忆了,而且害怕老去。无数个发呆的时候、眼睛神游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想的最多的就是如果我在世上的时日无多该怎么办,我该怎样做才能不让自己在年老的时候后悔呢?
这些问题像紧箍咒一样勒在我的头上。让我开始不安,变得焦虑起来,不得不去思索怎样让自己在年老的时候少一些人生的遗憾,安于老去。
当今社会,媒体和商人都追捧“小鲜肉”,排斥衰老。然而,终有一天,你我都会步入最坏的境地,与疼痛和行动不便为伴。就像美国作家拉姆·达斯说的一样——终有一天,我们都将步入荆棘之地。
拉姆·达斯断定,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悟性,这种悟性超越了一切被岁月裹挟而去的品质。他说我们要接受自己变老的样子,从容貌到体型。看着身体一天天老去,人难免会伤心,这就像花开花落,看到自己青筋暴露或光秃秃的头顶这些老去的迹象,你会慨叹时光的流逝,或者暗自伤神,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我们应该问问自己,疲惫时是不是应该放慢脚步,留意这一刻,品味这一刻,接受这一刻。这种方式就是要让你慢慢来,最终留意当下。精力上的这些变化,往往就是在暗示我们在渐渐老去的过程中,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
为此,拉姆·达斯在《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一书中建议,列一份衰老可能带来的“麻烦清单”,实事求是地对待衰老引起的身体问题,制定一套应对严重疾病的方案。这也是我看过之后深切表示赞同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相信老年人应该按照别人的指点去想、去生活,“自我”让你觉得自己比年轻时更加渺小。但只要花些时间学习和思考,坚定意志,你也能按自己的方式安享晚年,利用不断变化的环境来造福社会和自己。
首先,我们要正视几个问题:
寂寞是老年人常见的苦衷。
我们改变不了老去的身体,但能缓解寂寞带来的痛苦。你要时刻警惕寂寞感的苗头。与许多自我调节一样,早一天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内观练习越能有效地缓解寂寞。察觉到这种寂寞时,你要静下心来,做一个寂寞的旁观者。这样一来,你会发现,尽管寂寞感还在,但程度减轻了。“自我”再也不会借题发挥,说:“唉!我真可怜,我太寂寞了,我是世上最寂寞的人了!”这么想实际上是助长了寂寞,延长了自己的痛苦。你要切记,寂寞无法否认,只有转变意识,才能认清什么是自我,什么是灵魂,而不是大倒苦水。灵魂最大的力量就在于它能包容一切,而不是设法将痛苦一推了事。
人上了年纪,随无能为力而来的还有失落感。
在你为人父母、求得一官半职前,在“自我”追名逐利、登堂入室前,你就是你,仅此而已。在你聪明、善变的大脑之外,有一样纯粹的东西,它不会随岁月改变,无法添一丝一毫,不会减一寸一分。你明白了这一点,它就能成为你力量的源泉,让你少一分失落感。这不是什么抽象的概念,它真实得如同你体内进出的气息,鼓舞你的勇气。内观越是清晰,你越能认清真相,从而在痛苦的念头想隐迹遁身时,给你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
人到晚年,时常会感到抑郁。
这只是一个心灵转变的过程。也许这种消沉就是圣约翰说的“心灵的黑夜”。这期间,“自我”先死,灵性后生,最终大彻大悟。
要正视大小便失禁、遭人遗弃和死亡等问题。
甘地说过:“灵性的人生首先就是要无所畏惧。”恐惧无非是为已经发生的事烦恼,为根本没有发生的事担忧。学习做—个会老的人能帮你解开恐惧的束缚。不管是哪种灵性练习,其方法多是大同小异,即在你胡思乱想之前,帮你认清自己害怕的东西,然后走近来仔细观察。
尽管老去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不便,我们要知道安享晚年的道路无所谓对错,要学会做一个安于老去的人。
首先要尊重自己的身体。
“自我”是肉体层面主导你人格、身体、与他人交流的纲领,是一套非常有用的工具。只有当―个人将“自我”看作自己的全部时,“自我”才具有破坏性。由于“自我”欲壑难填,无法带来长久的幸福感,这样一来,它会为你带来莫大的痛苦,让你深陷时间和欲望的沟壑里,难以自拔。
身体、“自我”和灵魂是相互依存的,你应该尊重自己的身体,当他是圣殿,尊重你的“自我”,当他是灵魂学习的途径。
其次可以撇开众望,按自己的人生观生活。
过分执着于一个贤明的形象,实则是不智之举。在明明白白活到老的过程中,我们渐渐懂得了世事的无常,就像我们的嗓子。了解自己在生命中的位置,学会将个人和灵性力量分开,是灵性成长的关键一步。
最后,我们要给自己灌输一种活得尊严、死得体面的思想。
在藏传佛教中,僧尼们都受过引导临终者的专门训练。他们能帮助临终者消除饥渴、寒冷、沉重以及呼吸困难等感受,鼓励他们抛开这些幻觉。他们是这样引导临终者的:“土离开了你的身子,你会觉得沉重。水离开了你的身子,你会觉得渴。火退去了,你会觉得冷。风没有了,你会觉得上气不接下气。这不过是个表象,你不要迷失在这些细节中,也不要迷恋某―个幻想。这不过是解放你灵魂的一个过程。”
我们不妨改变自己,坦然地面对这些幻象。虽说临终时的境遇和其他经历大不相同,但准备工作是—样的。也就是说,你要学会带着一颗爱心坦诚地面对每—种想法和情感,不沉迷于某一段经历,也不对这段经历耿耿于怀。时刻活出自己,其实是为临终做准备。与此同理,承认人终有一死,你才能享受眼前的生活。将死亡当作人生的一大转折,实际是为现在这一刻注入生命和活力。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虽说听起来不免叫人气馁,但从灵性的角度来看,却是天大的幸事。
耳机里的音乐依然在循环着:只有一个人还爱你虔诚的灵魂,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
这一刻,我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或者说还不知道怎样过才让自己在老年的时候不留遗憾,但是我深切知道如果老了还有一个人能爱我虔诚的灵魂,对我的苍老无关紧要,已经是很幸福的了。有一个人默默陪着老去,也无憾了。
我是余小鱼,认真生活的小女子一枚,前路漫漫,但求落幕无悔。喜欢我,就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