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东南西北 天下四战
1.九对一的“单挑”
万历十六年,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同年娶了叶赫首领杨吉砮女儿,名孟古姐姐。
万历十七年,在蓟辽总督张国彦、辽东巡抚顾养谦、辽东总兵李成梁的联合奏表下,努尔哈赤成为建州左卫都督佥事。
后来的辽东经略王在晋认为,这标着努尔哈赤崛起的第一步。
万历十八年,努尔哈赤前往北京,这是努尔哈赤第一次朝贡。来到北京的他被眼前的一切所惊呆了,他的大脑失去了思考,他无法想象这世间居然有这么美好的地方,就连这个地方的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让人心旷神怡的味道。
这个时候的努尔哈赤有的只是吃惊、羡慕、赞叹,他不知道29年自己将率领着军队与这个城市还有大大小小无数个城市拥有着广袤领土的帝国开战。
这一年的努尔哈赤,32岁。
万历十九年,李成梁卸任辽东总兵,接替他的是杨绍勋。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迎来了自己生命中的第八个儿子,生母孟古姐姐,这个儿子被起名为皇太极。
从这一刻开始历史发生了改变。
统一女真,娶了老婆,升了官,去了北京公费出差,朝贡取得了不小的经济利益大赚一笔,还喜得贵子,努尔哈赤的人生仿佛坐上了火箭。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与此同时一股危机已经悄无声息来到了努尔哈赤身边。
万历十九年,叶赫派遣使者来找努尔哈赤,表示要建州女真两块土地。
名义上努尔哈赤是叶赫首领布寨、纳林布禄的侄子兼妹夫,因为这个所以舅舅兼大舅哥要两块土地。
努尔哈赤问了一句:“我舅舅什么时候亲临战阵打过仗?”
“我自己打的土地,你们一张嘴就给了,凭什么?”
努尔哈赤觉得叶赫没打过仗,叶赫表示那就试试,给努尔哈赤下了战书,要单挑。
单挑没错,不过不是一对一而是九对一的“单挑”,俗称九个打一个。
原因叶赫知道努尔哈赤厉害,为了求稳妥顺带叫了几个帮手,也没多叫就叫了八个,也没叫谁也就把能叫来的都叫来了,再叫就得是明军了。
万历二十一年开春,海西女真四部屡屡派出小规模的军队袭击建州女真的村落和山寨,两方的摩擦越来越多。
双方都知道,这些只是开胃菜,真正的大餐还在后面,暗自都做着准备。
经过短暂的平静,叶赫贝勒纳林布禄、布寨为首,集合海西的其余三个部族,外带长白山二部,蒙古的科尔沁部落以及其他两个部落,总共九个部族(落),号称九部联军,兵分三路,气势汹汹奔往努尔哈赤的政治中心——佛阿拉,誓要荡平建州女真。
不是他们吹牛,他们确实有底气,因为他们聚集了三万人,整整三万人。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叶赫为首的九部联军先出招,可建州女真却不敢接招。
作为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类,没有雾霾,没有空气污染,空气质量很好,宁静的夜晚,抬头仰望,万里无云,漫天繁星。
这些,土生土长的东北汉子都见过,从小看到的,但是作为侦察兵,他们第一次见到炉火的规模也可以多到和漫天繁星一样繁密,一样数不清,可以把黑夜变成白昼。
唯一不同的是,繁星带给他们的是安逸,是放松,而眼前的景象带给他们的是紧张,恐惧。
几个建州女真的侦察兵互相对望,在漆黑到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他们仿佛能看到其余伙伴惨白的面庞。
不同清朝官方记载里“伟光正”,在某些描写清朝开国前期有关努尔哈赤的记载中,从规模从性质等等方面来讲,努尔哈赤的崛起可能就是类似于街头小混混的械斗,百十来号人,刀枪棍棒各式各样花哨的武器,穿的五颜六色着装并不统一,虽然看起来有些玩笑的成分,但实质差不多就是这样。
虽然随着努尔哈赤的不断兼并统一其他小的部落,努尔哈赤不再是“小混混”的头目,几十人几百人变成了上千人数千人近万人,刀枪棍棒变成了正式的发着寒气冒着冷光的武器,但和九部联军相比仍然有着不小的差距,人家称霸的时候,努尔哈赤可能还在玩沙子,所以布寨他们常以“无名常胡”来指努尔哈赤,心中一百个瞧不上。
耳听为虚眼见为数,看到的总比听到的更有感觉,可对于收到九部联军消息的建州众人来讲,不用去看,光耳朵听就已经让他们“闻之色变”了。
这时候众人的目光一致集中在努尔哈赤的身上,大家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努尔哈赤身上。
无数双眼睛盯着努尔哈赤,满是期待。
努尔哈赤不负众望,说了两个方法,听完后大家顿时蔫了:
在山崖上多多准备滚木礌石;在九部联军的必经之路两侧埋伏伏兵。
没了?当然还有。
好好睡觉,早睡早起。
其他人的睡眠情况怎样我们不得而知,但努尔哈赤确实和往常一样,按点上床,倒头就睡,一点没影响,一旁的妻子衮代一看,一把拍醒了努尔哈赤。
“你是不是已经方寸大乱?现在正是九国的兵马大举来犯的生死存亡之际,哪里是睡觉的时候!”
望着妻子的一脸着急,努尔哈赤笑了。
“如果我真的害怕,怎么能睡得着呢?之前我就预料到叶赫会来攻打我们,但是时间没有确定,心里还老琢磨这个事。如今九部联军已经出兵,我心里的石头也就落地了。”
这话说的胸有成足,不愧是努尔哈赤。
别急着下结论,努尔哈赤还有后半句话。
“如果我做了对不起叶赫的事情,老天必然会讨厌于我,我怎么可能不畏惧?可如今我顺应天意,安定疆土。他们看我不爽,集结九国的兵马,侵犯没有错误的人,老天是不会保佑他们的。”
努尔哈赤先生这个论据真是充满了封建迷信的色彩,与理性逻辑完美的背道而驰。
第二天清早,努尔哈赤带领众人祭拜了堂子(类似于宗庙),祈求上苍的保佑,并告诉众人,九部联军远道而来,必定身心疲惫,己方只要据险而守,不抛弃不放弃,就一定可以获胜。
这种话,大家都清楚,但如果仅有这些老调,并不能让大家安心。
祭拜完之后努尔哈赤单独叫来了额亦都,一个猛人。
额亦都,姓钮祜禄,他们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长白山,爷爷被称为“巴颜”,汉语意思为富翁,家境相当殷实。
可是如前面所讲,富二代的下场似乎都有些问题,额亦都他家被仇人盯上了,全家上下被杀的一个不留,连条狗都没留,惨遭灭门。
而额亦都当时正在外面玩撒尿和泥,侥幸逃过一劫。
换了寻常人,得知自己满门惨死,肯定是嚎啕大哭,然后思考自己以后没爹没妈该怎么吃饭。
可额亦都不是,哭完抹了抹眼泪,下定决心:
一定要报仇。
十三岁的时候,手刃仇敌,亲手报了仇,然后投奔自己的姑姑,姑姑嫁给了一寨之主,也是小有势力。
额亦都在寨子里不断地学习、打猎,和自己的表哥“相得甚欢”,过几年讨个媳妇,生几个孩子,可能就是他的生活,但一个人的到来打破了他本来的生活轨迹。
努尔哈赤路过寨子,受到了额亦都姑父的热情招待。
有人说惺惺相惜,英雄识英雄,如曹操刘备的“天下英雄唯君与操尔”,努尔哈赤和额亦都对视了一眼,两者就冥冥之中产生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一交谈,一见如故,一拍即合,一见钟情,还有一见定终生。
额亦都十三岁可以做到手刃仇人,足以说明他的过人之处,从努尔哈赤的言谈举止中,额亦都隐隐感觉到,眼前这个人肯定是有过人之处(心知非常人)。
他找到了自己的姑姑,表示自己想要和努尔哈赤一起出去闯荡一番,姑姑坚决不同意,老人家觉得额亦都是自己家里的独苗,要负责传承香火,没必要去外面冒险。
额亦都百般劝慰,老人家就是不同意。
额亦都急了,他怒吼道: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怎么可以一辈子碌碌无为的终老呢!”
一个男人,生于天地之间,生于一个乱世,就应该做出一番事业,出将入相,建功立业,如刘邦见到秦始皇车仗的“大丈夫生当如此”,如陈胜吴广的“王侯将兴宁有种乎”,真正的男人,在心底的深处都有一丝建功立业名扬于世的渴望。
努尔哈赤激起了额亦都的渴望,也让额亦都看到了实现的希望,虽然那个时候的努尔哈赤22岁,额亦都19岁。
建州左卫指挥使之争,族人数次暗杀努尔哈赤,额亦都护卫左右;十三副遗甲起兵,额亦都以一敌百,率先登上图伦城,每次在战斗中额亦都都冲在第一个,第一个攻上城头。
努尔哈赤最信任的人,无可置疑。
类似于锦囊妙计,努尔哈赤和额亦都耳语了一阵,交代了额亦都一个方法,额亦都将信将疑的离开了,从心底说他并不认为如努尔哈赤所说的情况可能出现。
额亦都率领一百名骑兵前往挑战九部联军,赤裸裸的挑衅,在评书里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
两军对垒,互相叫阵,为首的将军一对一厮杀,两人的厮杀决定胜负,后面的士兵只是路人甲宋兵乙的围观群众。
当时女真内部也没有一套完整的官僚制度,除了首领,中间的很多将军或是领导其实身份都差不多,或者说很混淆,不像我们的中原王朝,有元帅有将军有总兵有副将等等,单挑也要报上名来,兵对兵将对将,大将对大将。
那么和额亦都对战的应该也是这样一个身份很难确定的将军(姑且这样称呼),每人个都是这样想的,按照惯例也是这样,对战双方要身份平等,努尔哈赤不出战,九部联军的主帅也不会出战。
这点,久经战阵的额亦都比谁都清楚,所以他认为努尔哈赤所说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
但是,这次是一次例外。
也正因为这次例外,一切发生了改变。
自愿带领一支队伍冲在前面固然是值得称赞的英雄行为。但最好还是退后几步,让别人冲锋陷阵,你只需静候时机,踩着他们的尸体冲出去一举得胜。——弗兰西斯 安德伍德
额亦都手下军士的叫骂,引出的不是往常的将军之类的,而是叶赫的首领——布寨,叶赫的二当家。
布寨也不废话,手中战刀一挥,带领人马直接冲向额亦都。
额亦都同样也是战刀一挥,不过不是迎敌,而是撒腿就跑。
布寨仰天大笑,所谓的建州第一“猛男”(巴图鲁,比如鳌拜是大清第一巴图鲁)的额亦都也不过如此嘛,喝多了也吐,挨打也疼,看见人多也只会跑。
布寨策马扬鞭,一鞭子抽出三鞭子的劲,战马蹭的一下蹿出老远,这下拉近了与额亦都的距离,布寨很兴奋,可却忘记一点:
按照经典的追击理论,自己这样加速的同时也拉开了和后方己方部队的距离。
布寨确实没有想过,额亦都为什么会不战而退,当然我们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额亦都败退,那是一瞬间的事情,布寨追击,却是极为正常的处理方式,第一反应追击额亦都,中间让布寨思考的时间是没有的。
没有看过《三国演义》的布寨也没有听说过佯败这个词。
布寨出战,是想着凭借此战自己在叶赫部内声威大震,让自己身先士卒的英武形象跃然纸上,反正这场战己方胜券在握,怎么打都不会输,这种镀金的绝佳良机怎能放过。
布寨的小算盘打得很好,不过作为一个老谋深算的主帅似乎这样更好:
“自愿带领一支队伍冲在前面固然是值得称赞的英雄行为。但最好还是退后几步,让别人冲锋陷阵,你只需静候时机,踩着他们的尸体冲出去一举得胜”。
急于表现,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好事,吸引的不是焦点,而是火力。
突然布寨感到天旋地转,一个小滚,视线由平视前方变成了仰望的天空,身子还伴随着火辣辣的疼痛,脑袋还晕晕乎乎,眼前似乎还有几颗金色小星星闪过,布寨刚想站起身来,前方的建州军士早已来到他的身边,大刀从布寨脖颈处轻轻一划。
布寨眼前一黑,并且永远的黑了下去。
他再也看不到蓝天白云了,他的世界失去了色彩。
后面的叶赫士兵傻眼了,自己家首领突然就死了,这打击得有多大?下意识转身往回跑,其他八部联军也不知道情况,一看领头的叶赫士兵不要命的逃奔,八部联军手下的士兵也知道大事不好,不顾长官的阻拦,也扭头就跑。
出现这样的情景,主要原因就是布寨的死引发的连锁反应。叶赫作为九部联军的中流砥柱,叶赫首领扮演着盟主的角色,中流砥柱垮了其他人自然也树倒猢狲散,而叶赫的另外一个贝勒——纳林布禄,得知兄弟的死讯,也眼前一黑,不过不是布寨的一黑再也看不见,而是禁不住打击短暂晕倒了,也没法继续指挥战斗,叶赫众人把他扶上马,夺路而逃。
这时候努尔哈赤原本在两旁埋伏的精兵成了画龙点睛锦上添花之笔,从两边杀了出来,努尔哈赤等亲率大军也从后面追击,一时间九部联军被杀的人仰马翻。
科尔沁贝勒明安本来还在后方的营帐里睡觉,只等到时候分战利品,突然听到远处传来喊杀之声,凭借多年的经验,他有一种不安,光着身子跑出来骑马就走。
比起很多知道消息的人,一无所知的明安跑的都比他们快,毫不留恋一眼都没回头看,比大片里不回头看爆炸的男主都决绝,
他知道,古勒山一战,已经是努尔哈赤的胜利了。
古勒山之战,叶赫贝勒布寨身亡,九部联军死亡四千余人,伤者无数,缴获战马三千匹,盔甲一千副,让原本兵临城下面临灭族之祸的建州女真转危为安转败为胜,大败来犯的九部联军。
有人总结努尔哈赤之所以能力的原因就是“打蛇头”,也就是《孙子兵法》里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先杀掉了布寨,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发应,如果布寨没有冲在前面,努尔哈赤此战必败,所以努尔哈赤的胜利靠的是运气。
此战确实有运气的成分在其中,但在祭拜堂子后,努尔哈赤就对众人说“九部联军来犯,杂乱不堪,大家心怀鬼头,谁也不想打头阵,领兵在前的一定是大首领(领兵前进者,必头目也),我们只要打死打伤一两个大首领,即使人少,集中全力也可一战!”
后来对额亦都的耳语就是嘱咐额亦都前去骂阵,不管敌方谁出战,佯装败退,带队的头目一定立功心切,想要表现的身先士卒,在周围设置绊马索,头目摔下马来,立即杀掉以碎敌人之胆。
恰巧这个“倒霉虫”不是别人,正是布寨,以往只知道龟缩到后方指挥,大喊“兄弟们冲啊”自己龟缩不动的他,觉得现在己方这么大优势,闭着眼也能赢,所以自己也趁机树立一下身先士卒的形象,毕竟和士兵们一起冲锋的将军更容易赢得士兵们的好感和拥护,所以才有了之前的一幕。
布寨这种人的心理是努尔哈赤早已预料到的,是必然;但唯一没料到的就是会有布寨这样的大鱼上网,这是努尔哈赤的运气,是偶然。
一个学生,每天熬夜到凌晨一点,想在期末的考试中考到八十分,但是期末考了九十分,这不是运气,这是他的汗水得到了认可,得到了回报,不过比预期得到了更多而已,但这个更多是建立在努力的基础上。
运气是努力,也是实力,因为没有努力没有实力,再多的运气也只是握不住的沙,只能看着它从身边或手心溜走。
东北的古勒山之战,以努尔哈赤胜利为止,成为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开始,而就在努尔哈赤和叶赫小打小闹还未爆发古勒山大战的一年前,帝国的西北边境——宁夏,也有爆发了一场大战。
除此之外,就在努尔哈赤击败海西女真的同时,距离辽东近在咫尺的朝鲜,同在帝国东北的朝鲜半岛,正在上演着一场惨烈的决战,一场载入世界历史的大战。
西北,叫宁夏之役;东北,叫抗倭援朝,合称万历三大征。
女真内部的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不可调节的矛盾冲突,帝国西北的宁夏之役,帝国东北的抗倭援朝,序幕和高潮都在1592年同时拉开了序幕。
西北、东北、东北,天下三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