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结束的字幕时,我惊慌的关了电脑,眼前好像闪过无数个画面,最后定格在格蕾丝与父亲争论的那一刻——
“狗只能遵从天性,为什么不原谅它们?”
“狗可以学会很多事,但每次原谅它们就不行了。”
为什么不原谅它们。
为什么。不原谅。它们。
这一句话,像回声一样不停地在我的耳边回荡着,轻轻地撞开我周围的杂音,像黑色的天幕一样笼罩着我,而我那时突然想到《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的一句话:
“窗外的天都亮了,而我的心却暗了。”
最初看到这部电影的名字,我一下子就联想到了《忠犬八公》,于是脑子里就有了各种感人的幻想,预想结局应该会让人潸然泪下。可是我看完了才发现,整个故事的内容、发展以及结尾,真正属于狗的画面其实并没有多少。不得不说,导演拉斯·冯·提尔真的很会利用人心,他建了一条小路,路上繁花似锦,仿佛前面春光无限,可是越走路越窄,越走越暗,到最后不得不单脚跳着才可以小心的慢慢移动,想回头时却被不知何时长满的荆棘所包围,无能为力的看着它们一点点的逼近,最后——
“嘭——”埋在荆棘铺满的小路上,浑身血肉模糊。
七宗罪:人性在这一刻显得丑陋。
在说这部电影之前,我想先说一说七宗罪。
七宗罪,是13世纪道明会神父圣多玛斯·阿奎纳提出的关于人类罪行的概括,分别是:傲慢(arrogant)嫉妒(envy)暴怒(wrath)懒惰(sloth)贪婪(greed)暴食(gluttony)以及欲望(lust)。这些都是被天主教认为要永遭劫难的罪行,曾屡次出现在《圣经》中,特别是《神曲》和《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论述犹为著名。基督教也曾用撒旦的七位堕落天使来命名七宗罪。但丁在《神曲》中完成了自己对于七宗罪的简述:
“各种罪行其实环环相扣。”
我觉得但丁只说对了一部分,这些罪行的确是简述了人心,可是那大部分都只是那是统治者为他们所犯下的罪行找借口的一个手段——而信仰自古以来就是统治者控制人心的最好的武器。统治者把一个一个的谎言不断地拉长,拉成一张巨大的网,然后再把那些信奉者放上去,不断的收缩,不断地束缚,那些金丝一般的脉络带着棱角深深地划破他们柔软的心脏,最终融进心里,成为心壁上繁重而斑驳的枷锁。而这些人,也最终会成为沦丧在道德与封建的沼泽里——永劫在此刻成为现实。
格蕾丝:上帝的恩典
作为一个打破狗镇平衡的闯入者,格蕾丝对待狗镇的每一个人都怀着深深的愧疚,她宽容的对待这里的每一个人。昔日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被警察局的一张通缉令撕裂。每个人都以“我们保护了你免受灾难,所以你必须要给我们报酬”的态度对格蕾丝。这使得狗镇里的人们“高高在上”的心态愈演愈烈。在得知查克对格蕾丝做过的无耻行径后,镇上人对格蕾丝的折磨爆发了,格蕾丝被拴上了狗链,每个人都欺负她,甚至连瞎眼的老人都可以猥亵她为乐。
可是格蕾丝是怎么做的呢?
在片末月光出现之前,她一直带着献祭般的心情默默的承受着一切,以圣母一样的宽容和善良原谅了镇上的每一个人(但可笑的是镇上的人到了死的那一刻都没有明白是因为自己犯下的过错才遭受了灭顶之灾),她认为这里的人是因为无知而愤怒,因为贫穷而不堪,所以她才会在下令杀死镇上所有人的那一刻流下眼泪,这就是她和狗镇上的人最大的不同(我认为格蕾丝在这个小镇上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学会了如何区别人和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格蕾丝在这部电影中的形象更像是一个降落在凡间的天使,因看不惯自己父亲黑帮老大的身份而离家出走,或者说导演给格蕾丝本身赋予的形象就是为了救赎人类的耶稣。
而在这部电影中,并没有给出是什么支撑格蕾丝一直忍受折磨,但我觉得是因为她一直憧憬着人性最深处的善良。她想靠着自己的力量改变这个小镇上的人,以事实告诉父亲强权统治并不是万能的,所以无论受到了多么不能忍受的痛苦,她仍然坚守在这里。
可是有些事实,不是你不承认,就不存在的。
于是最后——她不得不依附给强权——她借助父亲的手永远的毁灭了这个小镇,同时她也明白了,一切所谓的和平和民主都是以强权为基础,一旦强权消失,二者将不复存在。
在故事的结尾,狗镇在大火中销声匿迹,全镇上的人无一幸免,但奇迹的是,只有一条叫做摩西的狗活了下来,隐约寓意着:有时候人,连狗都不如。
在美国的电影史中,英雄是不能被杀的,因为他要留下来保护人类:孩子也是不能被杀的,因为他们是未来的希望。但是导演却采用了一种极其残忍的处理手法:孩子是当着母亲们的面被枪杀的。格蕾丝内心拥有着巨大的愤怒与悲哀,这两者缓慢地作相向运动,缓慢到让人觉得即使碰撞了也没有什么剧烈反应。但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他们看到的只是碰撞之后的回放——而这实际上就像是看星星——很多人都以为那是星星,但事实上,那只是星星几光年前发出的光,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影子而已。这些愤怒与悲哀像种子一样在全镇人的“细心关照”下生长的悄无声息,所有人都以为这颗种子将长成一颗可以让他们乘凉的树,但谁都没想到的是,这棵树最后会自燃起来。
我第一次觉得,善良是个贬义词。
狗镇:时代的缩影
七宗罪在狗镇上被淋漓尽致的诠释出来,到处都是这些罪行的影子。导演拉斯·冯·提尔用了最简单的道具,采用了古典舞台剧的拍摄手法,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于当时社会的强烈不满,以透视的空间效果,展示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这些细节处理使人物的情感得以升华,最后凝聚成一点,然后在空中炸裂,像硫酸一样强烈的灼烧着人们的心——于是所有罪恶就像是白纸上的一滴黑色,清晰而明了的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而傲慢,却是全片的一条暗线,也是本片蕴含的最大主题——故事由傲慢拉开了序幕,再由傲慢收场。
格蕾丝傲慢,因为她的过于善良和过于宽容遮盖了狗镇上的人的内心正直,让他们有了掌握别人命运的机会。
狗镇上的人傲慢,因为他们的贫穷和无知,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发泄着他们的不满和对外来新鲜事物的不屑。
格蕾丝的父亲傲慢,因为他的强权和暴政,使格蕾丝离家出走,这才上演了这样一场悲剧。
导演利用每个人特殊的身份和时代背景复制了一张巨大的黑白照,在这张照片里,有很多矛盾的事因为模糊而可以相安无事的存在着。
比如说狗镇上的人坏到极点也好到了极点,他们对内团结统一,对待格蕾丝却百般刁难。
比如说格蕾丝在看到因为自己下令而消失的狗镇时痛哭。这是她的报复么?不,她在下令的时候是理智的,平静的。她甚至都意识到了如果她也和狗镇上的人一样,她说不定也会做出像狗镇里的人一样的事。所以她这么做只是帮自己树立新的世界观——和他父亲一样的世界观:只有强权,才能民主
一根粉笔,一块木板,几个门框。
就是这样简陋的道具,却还原了当时最真实的场景,没有场地限制,没有时间限制,没有人物限制。我甚至还能从中看出生活中的几个人的影子。
reel的评价是对的,这的确是拉斯·冯·提尔拍得最好同时也是最坏的一部作品。
它夸张却真实着,简陋又复杂着。
——这就是属于美国的厄夜变奏曲。(注:《厄夜变奏曲》又名《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