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

中国的建筑学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对称布局,这样设计的最大特点也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崇尚自然 ,强调“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统一,在儒家、道家思想中都有体现,都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是完美的表现。

中国人事事讲完美,完美也曾经是人追求的方向。中秋之夜的月亮圆而亮,人类赋予它各种美的赞说;一部豪车融现代工业科技于一身,人们视它为完美科技融汇的典范;一只球队,攻守平衡,战绩彪炳人们谓之曰梦之队;“完美主义”深入人心,大行其道。年轻漂亮的女性择偶要求对方性格完美,领导要求下属工作做的完美,父母要求子女作业完美完成.....

和完美想对应的是残缺,而残缺也给人一种不完美,不平衡,影响视觉上的感觉,看惯了精美如画的艺术品和人工雕饰美轮美奂的加工品,完美的形象填满了我们对美的感受,反而对残缺有些看不惯,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称或者不符合我们的审美观。

可是这个世界就有这么一种遗憾叫不完美,不是不想完美是做不到完美,年轻女性为追寻完美男婚姻而一直拖到大龄剩女,领导被员工的低级失误而头疼,父母看到孩子作业上的红叉而伤心不已,这样的不完美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领域都有,追求完美本身没有错,可最终发现受伤害的总是自己,希望越大,失误也越大。

断臂的维纳斯因美而产生震憾。任何一个人面对维纳斯首先看到的就是她残缺的双臂,尤其是那个右臂,齐刷刷的被夺去。面对这残缺的双臂人们扼腕,人们叹息,甚至流泪。所谓残缺,就是将人生中原本有价值的东西打碎给人看。几百年来,不少艺术家对这双残臂作出种种的猜测和估计,他们提出许多修复方案,为她补上各种姿势:有的是一手下垂,另一只手拿着鲜花、手捧“友爱之环”;或者,左手托着金苹果,左手倚在一个矮柱上,右手拽起下落的衣衫,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尽管方案很多,但没有一个复原方案能令人满意,于是人们只好让其保持原状。维纳斯的断臂的美,就在于让读者产生无穷无尽的想像,让人尽情感受她的整体美,说断臂的维纳斯让人想像到她无数双秀美的玉臂,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留下空间让审美者用自己的心灵和感受去填补空白,这恐怕就是断臂所带来的残缺之美的妙处。维纳斯之所以美,一是因为她的裸体和含蓄,尽管她的姿态庄严祟高,典雅优美,然而通过躯干、肢体和多重的衣纹的对比却产生一种微妙流动的韵律。她那半裸的姿势,使整个形象产生巨大的魅力。她的腿部被富有表现力的衣褶遮住。她那含蓄的、耐人寻味的美感,几乎使一切人体艺术都相形见绌。

我书桌上原放有香炉一只,红灰外色上有一些不知名的花卉图案,香炉底部呈朱砂色,三足鼎立状,口小肚大,顶部分布方形两个耳朵,上有半寸的圆孔,圆孔的底部已经磨损近椭圆状,其上还有绳子穿过的踪迹,略显历史的厚重沧桑感。在我结婚生子后,我儿子能独立行走后开始调皮,从我书桌上生拉活扯般的把香炉打到地上,好在地上有地摊一块,虽没有裂开,但也摔倒一只耳朵漏出灰白色的土体本身,我心痛的不行,用工业胶水曾经想把摔倒的耳朵和本体粘上,可效果不佳,最终放弃。后把这支香炉放到书柜顶部搁架内并锁上只供自己欣赏。我时常在书房里看书,累了的时候就把这个香炉下心的去处,放在书桌上,紧闭大门静静的观察它。它从哪里来,什么朝代烧制,是汝窑还是官窑,价值多少,我一概不知,香炉以前是谁家用过,是否在原来主人的墓里待过有幸被人挖出,辗转流传到我家,它贯穿了阳间和阴间,肯定有很多故事发生在它身上,香炉是泥土烧制而成,过去人死了都要入土为安终化成土,那香炉本体是否含有那种土?现在它在我家的这段历史也会被它记录下来,过上若干年又会出现在别人家的文案书桌上一样,现在我就当是文物一样保护好它,再不能让它受到任何损伤了。

古玩市场上的孤本价值千金因为它见证了历史,经过战火破坏的名画拍卖价格令人咋舌因为它有文化的积淀和传承,八月十五的月亮明又圆,但月是弯钩却是作家笔下永恒的主题,昙花虽美让只开一夜。缺陷是种性格,也是一种精神,而具有精神的物体才真实存在,存在就是伟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