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典乘骢,典出《后汉书·桓典传》
《桓典传》原文:
桓典,字公雅,复传其家业,以《尚书》教授颍川,门徒数百人。举孝廉为郎。居无几,会国相王吉以罪被诛,故人亲戚莫敢至者。典独弃官收敛归葬,服丧三年,负土成坟,为立祠堂,尽礼而去。 辟司徒袁隗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及黄巾贼起荥阳,典奉使督军。贼破,还,以牾宦官赏不行。在御史七年不调,后出为郎。灵帝崩,大将军何进秉政,典与同谋议,三迁羽林中郎将。献帝即位,三公奏典前与何进谋诛阉官,功虽不遂,忠义炳著。诏拜家一人为郎,赐钱二十万。 从西入关,拜御史中丞,赐爵关内侯。车驾都许,迁光禄勋。建安六年,卒官。
桓典的爷爷桓焉曾经做到太傅,是很大的官。桓典继承了家业,在颖川这个地方教书,从学着有好几百人。有一年,国相王吉因有罪被杀,朋友亲戚没有人敢到他家去。只有桓典放弃了官职为王吉收尸并将他埋葬,还服丧三年,背土堆成坟,又为他建立祠堂,按礼仪做完所有事情才离去。
史书上专门记录这件事儿,主要是为了说明桓典这个人是一个坚持自己的信念、不畏强权、讲信义的典型。
后来桓典官拜侍御史,御史是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主要负责监察朝廷、地方上的臣子官员的行为是否有违法和违规之处,一旦发现,就要上报朝廷。而侍御史是一个级别不大的官,他的上司是“御史中丞”。如果侍御史发现官员犯法或者犯错,是不能直接报告给皇上的,必须通过御史中丞才能上达天听。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关于宦官的权势有多大的问题,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清楚。而桓典却丝毫不畏惧他们,他在任上参倒了不少不法的宦官,名动京师。因为他常常骑着青白色的马,就是“骢马”,京城当官的那些人都很怕他,私下里互相嘱咐说:走路的时候要停下来看看,千万别碰上那个骑着青白色马的御史(“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这就是“桓典乘骢”这个典故的由来。
后来,桓典还参加了讨伐黄巾起义的战斗。汉灵帝死后,桓典又参与何进诛杀宦官的行动,虽没有成功,但忠义之心足以彪炳史册。在汉献帝时代,桓典被提拔为御史中丞,并获封“关内侯”,最后死在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