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魏智渊老师的《教师专业阅读》第14——18页(教师专业阅读地图的第五条假设: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中的具体老师,面对特殊的场景,一定有一本最适合他阅读的书)。
新网师是专属于读书人的世界。加入新网师,感觉自己真的如一只笨笨的蜗牛,每天在网师打卡群里看到那么多热爱学习、自律奋进的优秀榜样老师们深刻记录的文字,内心无比佩服,对比自己每天的阅读,深深愧疚,相差甚远。为什么别人有能力将知识吸收内化,然后再呈现出来,而我面对预习作业,感觉却如万里长征一般艰难,无从下笔。面对预习作业的前两项,我我不能确定自己的根本书籍是哪一本书,对于自己专业成长的路径规划,也没有更深入的思考,所以对于接下来的专业阅读,我也不能确定哪些书可以作为我的根本书籍。这也是困惑我的问题,总希望老师能够给予引领指导。
反观自己平时的阅读,确实如魏智渊老师在文中所说的一样,属于感性阅读,只是抄录有共鸣的句子,好多概念只是肤浅的了解,并未真正读懂内容,不能做到与好书对话和交流,有碎片化的积累,却发不出自己的声音,写不出思考的文字。这可能也和自己长期深居舒适区,学习的内驱力没有激活和点燃,每天只是采取蜻蜓点水的批注勾画的方式去阅读,所以收获了了是必然。我特别想改变自己,想要努力跟上大家的脚步,每天进步一点点,训练自己知性阅读的能力,去深度阅读,去啃读,去磨练,迎接这虽痛苦但也甘甜的挑战。我选了第三道作业题,尝试按照知性阅读的步骤写了如下的一份读书笔记,不知道自己对知性阅读是否理解到位,请老师批评指正。
读书笔记:
特别认同和喜欢书中关于根本书籍与知性阅读中的一段话: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也是。希望能够通过阅读找到灵丹妙药的人,总会感到失望,而持续不断的坚持阅读,不断地提升阅读质量,不断地将阅读与实践相互编织的人,最终才能够从阅读中获得巨大的奖赏。这是一个漫长的旅程。就像书中关于教师专业阅读地图的第五种假设(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中的具体教师,面对特殊的场景,一定有一本最适合她阅读的书)的开头所说,读书终究得一本一本的开始,因为每个人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不同,所以很难不折不扣地按照计划去阅读。反思自己在日常的阅读中很随意,往往两本书甚至三本书同时读,自然不能做到精读并深刻领悟每一本书的精髓,反而使自己的内心浮躁急功近利,成长的脚步是缓慢沉重的。
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对于职业生涯的期许也不相同,所以每个人每时每刻都需要读的书,也不尽相同。回看自己阅读的经历,大多数都属于应急性阅读。记得为了上好公开课《记承天寺夜游》,我阅读了苏轼的大量诗词,还有关于苏轼传记的相关文章以及网络上能够搜索到名家的课堂实录、教学设计等。为了构建积极温暖向上有凝聚力的班集体,我阅读了王君老师的《 班主任,青春万岁》、贾高建的《小班级 大教育》。对于书中管理班级的花样百出,妙想叠见,奇招新招高招,我尝试着用到自己的班级管理中。学习王君老师在班级文化建设上用心的创意:每学期多风格渗透式的给学生写评语;班级设立图书馆,让每一寸空间弥漫着书香;组建班级的缤纷文化社团(文学、书法、音乐、美术、运动、手工、手抄报等)。王君老师设计的班会课着实让我惊艳到,记忆犹新的是她教育学生做到热爱班集体,保持班级卫生整洁所创作的一首诗歌:《1.35平米》我的教室好大,80平米呢,如果全归我就好了,但最后我只分到1.35的领土面积。不管种菜、种花还是种树,我不种垃圾,我亲爱的1.35,这里每个臣民都有1.35平方米,他们将爱惜,以示对土地的忠诚。贾高见老师和学生一起制定班规的民主还有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值得一线班主任老师借鉴学习。
从他们的文字中,我懂得了教育者不仅需要有教育情怀和教育理想,更需要具备让情怀落地,让理想实现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智慧。教育不是教育技巧的排列组合,而是教师与学生,生命与生命的相遇和相互影响,教育不仅需要点上技术的精湛,更需要教育者具备顶级的思维和系统的实践能力。
班级的纪律、卫生、向心力都有好转了,我阅读了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和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欲齐其家,先修其身”。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学生常以教师为榜样,教师的人格越高尚,其榜样作用也就越强大,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向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常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魏书生老师书里有不少班主任管理中可以使用的“武器”:快速调位法,说话接力本,如何当好班委小老师等等。当班级的纪律问题成为个别学生的问题时,就由纪律问题转为问题学生的诊疗了,这需要另外的书籍做支撑了,我记得曾经对每天忙于灭火的班主任工作感到疲惫倦怠时,幸运的读到了张丽钧老师的《教师的深度幸福》,从张老师清新隽永自然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幸福,书中教育教学中学生给予教师幸福的点滴我也曾品尝到,只是幸福的燃点太低了,总是会忽略到微小珍贵的幸福。读完之后重新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伟大深深触动认同,接下来想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有深度,我决定阅读根本性的书籍来坐支撑。
专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是研读与自己学科相关的专业性的书籍,这一类书籍不是直接作用于当下教育教学,但是对他们的深刻理解有助于理解当下的实践,这类书与职业认同类乃至于哲学类,都是比较有难度的书籍。为了提高自己课堂教育教学的水平,我阅读了王君老师青春语文的一套书,属于案例性的书籍,书中的课堂教学设计精妙有创意,咬文嚼字对文本的挖掘很深,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魏智渊老师说如果最初的阅读的书籍选对了,那些优秀的书籍会一直引着你寻找另外的优秀书籍,对于这一点,我感同身受。真正要提高专业能力依赖的,绝不是简单方便的技巧,而是教师本人的理解力,洞察力以及反应能力,而这些能力不经过深入的思考和艰苦的训练,很难获得。
当面对教师自身的心情问题或者意义感的问题,而非教育教学问题的时候,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或许是梭罗的《瓦尔登湖》席慕容的诗歌,或者是迪士尼的动画治愈减压电影,甚至我们需要的不是阅读,而是一场说走就走放空自我的旅行。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许多老师倾向于逃避问题,而非解决问题,逃避问题的三种方法是:精神胜利法、转移矛盾、脱离实践的高蹈式阅读。反观自己都存在这些逃避问题的现象。当自己处于迷茫低潮找不到人生的价值时,我通过阅读励志类的图书(《宽怀人生》《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等)来形成虚假的个人镜像,通过错误的自我认识,来自欺欺人自我抚慰。偶尔也会发发牢骚,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归罪于学生、家长、领导乃至于社会制度,其实内心也深知是自己教育的情怀、视野、格局需要提升。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教育名著,都不是一窥到底的肤浅读物,要窥得它们的精髓,是务必要精心深思,反复研磨的。我希望自己能够开放自身,成为勇于接纳和反思的人。能够在阅读中丰富优化原有的经验,与书籍不断的对话,收获满满的成长。
以上是我学习教师专业阅读地图的第五条假设后的读书笔记,请老师们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