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说过,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
这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道理。
教育的责任应当是先育后教,教学的顺序也是学在教前。
因此,好老师首先是会学习的好学生。
很多老师可能已经偷偷地笑了,十几年寒窗,又加上几十年教龄,学习那不是小菜一碟吗,so easy!
打住,别慌笑,我们先来看看孔老师怎么学习的。
孔子不仅仅是万世师表,更是善于学习的好榜样。
孔子上学时非常注重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高190厘米以上,臂力过人,酒量也超凡,从没有喝醉过。
孔子,爱好音乐,那时没有钢琴,就去学习古琴。没有音乐补习班,就慕名投拜在师襄子的门下学琴。
师襄子教了他一首曲子后,孔子就每日不停地弹奏,单调乏味的重复,孔子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手法渐渐地由生疏变成熟练。
学一样,爱一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不例外。
过了十天,师襄子对孔子说,这首曲子你已经弹奏得很不错了,可以再学习一首新曲子。
孔子有礼貌地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说,我虽然学会了这首曲谱,可是还没有学会弹奏的技巧呀!
曲谱是表象,技巧更重要。从知识到能力,学习不能浅尝辄止。
又过了十来天,师襄子认为孔子的手法已经很熟练,乐曲弹奏得更加和谐悦耳了,就对孔子说,现在你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能力大增,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
孔子谦虚地说,我虽然掌握了弹奏技巧,可是还没有领悟这首曲子的思想感情呢!
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进而形成思想方法更重要。知识是死的,能力是僵硬的,只有思想是鲜活的。相比之下,知识是肉体,能力是动作,思想是灵魂。
这样人才能有血有肉,有感情,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到孔子家进行家访,听孔子弹奏,被他精妙绝伦的弹奏迷住了。一曲终了,师襄子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说,你已经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感情了,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
然而,孔子仍旧不满足,说,我虽然弹奏得有点像样子,可是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样的人啊!
学习,就是思想的交流,是灵魂的对话,是一次学无止境的壮行。
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没有快乐的。通过学习,和知识背后的人进行沟通和神往,便会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了。
又过了许多天,孔子请师襄子来听自己弹琴。一曲既罢,师襄子感慨地问道,你已经知道作曲者是谁了吧?
孔子兴奋地说,是的!在弹奏的过程中,我发现此人身躯魁梧,脸庞黝黑,两眼仰望天空,黑夜给他黑色的眼睛,一心要感化四方。莫非他是周文王不成?
师襄子既惊讶又敬佩,激动地握着孔子的手说,你说得很太对了!我的老师曾告诉我,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你百学不厌,才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啊!
孔子就是孔子,学琴的过程就是一个完美的学习过程。素质教育也好,核心素养也罢。实际上都是一些常识,两千年多年前孔子就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课本上的知识是冷冰冰的,通过百学不厌的努力,逐渐形成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转化为火热的思考。
有思想,有灵魂,才能有感情,在冰冷的美丽中感悟火热的思考,在火热的思考中体验境界的美好。
所以,最好的学习是一种境界,是追求这个境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体验知识的美好,体会能力的美丽,感知思想的美曼,感悟境界的美妙,岂不是人生快事!
陶行知有句名言,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在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如此,好老师首先要是一位好学生,是一位会学习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