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眼能让建筑师犯“病”的博物馆建筑

对于锤子来说

所有东西看上去都像钉子

《僵尸世界大战》

建筑师都有 “ 病 ”,而且都 “ 病 ” 的不轻。

这个 “ 病 ” 让他们与正常人想的根本就不在一个维度上,行动上更是特立独行有别常人。

比如正常人去博物馆,老老实实全程屏住呼吸小心观察,时不时偷偷地咔咔几张,以备朋友圈不时之需。

建筑师去博物馆,那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了。

完事回来发朋友圈,

正常人:殇逝,静默的历史述说着无尽的哀伤。。。

建筑师:嗯,建筑还凑合

。。。。。。嘎嘎

说到底,有“ 病 ”的建筑师都是源于热爱!

就像大女主影视剧,人傻钱多的男猪脚总是苦恋那些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却偏偏靠能力的女猪脚。

而让建筑师热爱到犯“ 病 ”的,正是因为有那些明明可以靠藏品内容吃饭,却偏偏靠颜值的博物馆建筑。

1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国家级文化殿堂

形体起伏有致、一气呵成

顺应岸线的优雅形体曲线

大落差全覆盖的双坡屋顶

丰富的檐廊空间

与周边茂密的热带植物

开阔的海面和微风拂面的海风

和谐而又统一

面对场地内红树林湿地优质景观

利用连廊和双层高跨方式

使建筑与周边环境的相互渗透并获得不一样的观景视角

设置了沿南北方向伸展

并与海平面平行的观海长廊

以面对得天独厚的滨海景观

博物馆在不同侧面均呈现多元甚至对立的特质

宏大与微观、主角与背景

现代与乡土、纯净与混杂

在岁月流逝中呈现出一种

温暖动人的特质

与本地环境共生并不断成长

2

武隆·懒坝美术馆

C+Architects

大地艺术季设计的主场馆

其本身也是一件大地艺术品

建筑师旨在让来访者重新注意自然

并回到自然中

从不同角度看

美术馆都像是漂浮在场地中的一个圆环

每个方向上都有不一样的景观

建筑师希望设计一个

自由连续、消除方向感的建筑

首层灰空间将自然延伸到建筑内

消除模糊了室内外的界限

让人可以流畅无阻碍的穿梭其中

主展厅内部的剪力墙和展示墙结合在一起

让整体结构更加轻盈

空间更加开敞通透

在中心庭院内参观

椭圆形的建筑边界把天空风景

限定在一个画框内

犹如一幅天然的油画艺术品

3

The Twiss博物馆

BIG

博物馆位于蜿蜒的Randselva河上

其扭曲奇异的形态

成为所在公园的一个新艺术品

不仅连接了两个森林河岸

也完成了穿越北欧最大雕塑公园的文化路线

建筑通过体量的简单扭转

可以使来访者从南面较低的河岸

上升到北面较高的山坡区域

立面双曲线设计由40cm宽直铝板构成

像一排排书籍排列

再沿一个方向微微偏移

室内装修同样如此

来访者穿越建筑

能体验到像画廊一样的扭曲感

异常有趣

建筑体量以扇面的形式轻柔的移动与变化

北面的画廊拥有宽敞的空间和全景视野

夜景外观

4

Odunpazari现代艺术博物馆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项目位于新城区与传统奥斯曼木结构住宅

小尺度城镇景观的交接位置

建筑师旨在将街景的尺度反映到

博物馆新建筑上

采用一种木盒子堆叠的方式

创造出象征城市尺度的博物馆

堆叠的盒子与周边房屋的大小相当

并向博物馆中心位置增长高度

盒子的不同尺寸对应着不同的展览功能

底层的大盒子供大型艺术品展览

上层盒子逐层缩小

以展示更小更私密的艺术品

木块构成的中庭贯通每个楼层

自然光从上面的天窗照进建筑内部

博物馆外立面全部由木材构成

象征着这个曾经作为木材交易市场的历史和记忆

5

安塔克亚博物馆酒店

EEA-Emre Arolate Architecture

对于独特的历史遗址文脉的理解

是这个项目重要的一部分

用模数化建造技术来处理

考古遗址的保存与现代旅馆建筑形式之间的关系

以应对特殊的场所精神

是这个设计的亮点之一

建筑有四层

一层是露天博物馆

位于离遗址最近的高度

二层是旅馆中公共区域

三四层是客房层

设计从安塔克亚当地的历史中获得灵感

代表前所未有的文化内涵

利用现代科技实现

旅馆功能和历史遗址相结合

-END-

参考资料:

1. 图片来源于ArchDaily,gooood

2. 除特别注明外,其余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贱贱的建筑笔记重新编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