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要保持记录的习惯
我发现自己身上的一个特点,就是看过的很多东西都没有留下什么印象,也没有在我身上留下什么痕迹和影响。
比如从前看过的电影,看完就忘了,剧情是什么,主人公做了什么,令我印象深刻和感动的点是什么?直到第二次看才恍然大悟:这个电影我原来看过啊,但是竟然毫无印象!
我猜可能是因为我看的时候不过脑子,我过于关注剧情,怎么了,后来怎么了……看完也没有再过一遍脑子:这个电影讲了啥,令我令我印象深刻和感动的点是什么。所以看完就忘记了,它并没有融入到我的骨血里。
可能这就是人和人的差异性吧,有的人可能一边看一边就看到了很多,关注到了很多,比如《大明宫词》优秀的装束、音乐和台词,比如《橘子红了》瘆人的场景和秀禾好看的服饰……
而我关注的只有剧情,以及因剧中场景而感动到情难自抑、痛哭流涕。
我想我可以通过文字记录,来去吸收我看过的东西,电影、图书,以及生活中很多感受型的东西。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的钝感力比较强,如果不认真通过记录来倒逼自己思考,我可能真的大多数事情都很难想清楚、捋明白。
任何方式的记录都可以,完整的创作型写作、公号写作、觉察日记、备忘录写作,都可以。只要记录就是好的。
2. 我能想清楚我想要什么吗?
最近和P聊到工作的事,他一直劝说我重回北京,那可能意味着更多的比现在更好的机会。和B也聊起这个工作的困境,后来发现其实是整个行业的困境。那么我是不是需要转换赛道呢?我想起之前和Y聊过人生排序的问题,她一直觉得在换城市的这个问题上,我并没有想得很清楚,她说你以为工作是最重要的,但事实上真的是吗?
至此,所有问题的根源都回到了同一个节点上,我到底想要什么?什么才是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我在考虑是留在此地还是回北京的问题上之所以犹豫,在是否转换工作赛道上犹豫,在因为工作做出选择又面临拷问的时候犹豫……我之所以一次次犹豫,都是因为我没有想清楚自己的人生排序到底是什么,我到底想要什么。我想要的是安稳吗,所以选择天津,选在留在这个行业;我想要的是工作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吗,所以想要回到北京,或者转换赛道;对我来说,是工作更重要,还是生活,抑或朋友?这个是我需要想清楚的,如果自己想不清楚,那就去求助专业的人。
我之前做优势星球测试的时候,就发现自己行动力很弱。这个是结果。那么原因是什么呢?大概就是我想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那部分。人生要想过得通透不拧巴,明白自我是其一,它的重要性占到50%,另外50%是什么呢?
3. 我能坚定地成为我自己吗?
最近看鲁豫和易立竞的对谈深受感动,我一直在想那个感动我的点是什么?那个我感受到的女性力量是什么?我现在知道了其实就是:坚定地去做,坚定地走向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在明白自我、了解自己的心之所向之后,需要的很坚定的力量。就像易立竞当年在北京的冬天住地下室、吃冷水泡面、卖鞋垫,三天吃不上饭,但是依然选择留在北京做自己想做的事,因为她内心非常坚定她想要做的事。
鲁豫是一个能通过工作吸收能量的人,她似乎不需要生活,这让很多人觉得不接地气。但是看过她的访谈之后就知道,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人跟人是不同的,我们不能自己需要生活、需要接地气,就要求别人也跟我们一样。她可能就是不需要那个东西呢,而且她没有那个东西也并不影响她成为一个很好的她自己,她阅读、为采访做功课、触角链接到很多的人、书和作品,她的精神世界非常自给自足,她非常自洽。
和B聊天我也发现了,她读《亲密关系》,读到拯救者的概念,了解到人总会自我扮演和对别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拯救者、受害者、迫害者。然后她会在我们的聊天中立刻运用这个理论跟我说:做拯救者的时候未必都是好的,她也只是基于她自己的经验去给别人意见,
她给我的一切建议都只是参考,未必适用于我。她对她看过的书吸收得很好。
我看到她们身上的优点就很想吸收她们的优点,想成为她们,想像易立竞一样坚定、像鲁豫一样自洽,像B一样吸收良好。如果我看过很多书很多人,但是却没有什么改变,没有学习到她们优点中的万分之一,那我是不是就白看了呢?我看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就像我看那么多三毛,但是我竟然没有学会一点点三毛的洒脱……后来经过B的提醒,我才明白这个想法是不对的,我成为不了B、三毛、鲁豫、易立竞任何一个人,我只能成为我,在我原有的基础上怎么成为更好的我。这不就是我们从前说的,我们不要成为任何一个人,我们要成为我们自己吗。但从前没有特别大的感触,现在才真正明白一点:我看到B吸收书的内容吸收得很好,我不应该只是羡慕,进而自怨自艾——我没有这些东西,我应该做的是,找到我自己吸收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进而让它们融入我——比如记录。我看到易立竞的坚定,觉得那很好,我应该想方设法找到值得我自己坚定的东西。我看到鲁豫的自洽,我应该找到自己的自洽,接受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
如此这样成为的我,才是真正的我自己。
4.认真看待心理咨询
我总是觉得靠自己有意识地调整,可以想明白很多事情,可以克服自己性格中的弱点,比如瞻前顾后想太多,比如行动力弱,比如想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比如没有安全感,比如总是在乎意义感(不管是工作的意义感还是个人输入输出的意义感),比如总是想要获得外界认可……
这些问题靠我自己不是不能解决,甚至也靠我的朋友们提点我,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有一些很深层次的东西、需要深入地挖掘和系统地治疗才能完善自我。
我深刻地明白,心理咨询是关乎我未来的精神、工作、生活状态的至关重要的事情。它像人的身体一样,生病了就需要治疗,如果拖着一直不治,就会把小病拖成大病。能靠自己免疫力完全战胜的疾病不能说没有,但那是极少数。大多数人还是要靠医生专业的判断,早看早治疗,早治好早享受快乐的不纠结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