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开学,照例接到几个短信。
几个是英语还没有背诵下来的,被认真的父母压下来继续在家里背。
有两个是请病假。
有一个是不愿意来。
这个电话是妈妈打来的,说女儿不愿意来,说是什么化学听不懂,又说下午来了,昏昏沉沉听不进去。妈妈打听化学老师是哪里的?看能不能给孩子补一补,问我怎么办?
这个孩子原来学习很好。
所以妈妈很焦急,带着哭腔。
我能想到女儿也在哭。
电话里很乱,虽然我听不大清楚,可是,大致意思我已经明白了。
这样的情况好几次了,我突然感到一阵厌烦和无奈。
这个问题很简单,学不会化学,自己去想办法呀!
嘴在自己身上,问呀!
脑袋是自己的,去想主意呀!
只会冲着母亲哭,只会把问题扔给别人,只会让别人想办法,这算怎么回事?到底是谁不会?

这让我想起来很久读过的故事:女儿毕业了,要踏入社会,要参加工作,要应聘。这时候,只会在各应聘市场看到母亲的身影,递应聘书,参加应聘答辩,询问公司情况,回答公司问题,母亲素质很高,这些都完成了。终于应聘成功了,母亲松了一口气,但结果啼笑皆非。
接到应聘通知书的是母亲!母亲被应聘上了。
我们的孩子只会学习,从小到大,也被教育说,你只管学习就行了。
可是,孩子真的会学习吗?
是不是只学会了课本上的知识就叫会学习了?
他会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遇到困难,他会不会寻找解决的办法?
生病了,他会不会处理?
他会不会安排自己的零花钱?
他会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这些是不是孩子们应该学习的东西?真正的学习到底是学习什么?
现在孩子只要遇到困难,最大的本领就是冲着父母一哭,基本上问题就解决了。因为这时候我们万能的父母就开始想办法,最后总能解决。
我要是那个孩子,我也哭!因为哭是她能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呀!
说实在话,现在的孩子能有这样的脾气和能力,确实是我们父母的功劳。
从小到大,孩子只要有不开心,哭!被打了,哭!学不会,哭!这时候,父母不是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而是马上挺身而出,当那个无畏先锋,三下五除二就把问题解决了。
不开心吗?妈妈哄你,要什么说话,你开心就好。
受人欺负了?!谁欺负你了?我领你去找他!敢欺负我们?吃了豹子胆了!
学不会?别哭,妈妈给你老师打电话,看看怎么办?
有几个父母能在很小的时候就问问孩子,孩子,你看这件事该怎么办呢?

还记得那个老笑话吗?
妈妈要出门几天,怕孩子饿着,就烙了一大张饼套在孩子脖子上。妈妈算计,按着孩子的饭量,应该能坚持到妈妈回家,就放心的走了。
结果,等妈妈回来,孩子终归是饿死了。
孩子吃完了前面的饼,没有转动后面的饼。
老人们讲这个故事是在笑话懒人。
可是,这个故事不也在说明孩子只会吃,不会想办法吗?
孩子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我们究竟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子?
是让他成为一堆只会念书的肉?还是让他成为一只能独立生存的鹰?

在我们班级里,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你布置给一些学生的任务越多,他在班里越出色,学习也越来越好,处事能力也越来越强;而平时你不让干活的那些同学,学习完不成作业,别的活也干不了,真的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书呆子了。
比如,上周学校让收资料费,每人270元。这周开学,等我走到班里面,班长已经整理好,拿着整整齐齐的两大摞红票子,准备把钱上交了。
比如,有一次我布置了几个学生数卷子,有一个学生我平时不爱派活的学生,数卷子数的我啼笑皆非,手里工工整整端着试卷一张一张的放到一边数,让我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失误。
从数卷子到现在,我逐渐改变自己的工作思路,能让孩子们做的都安排他们去做,出现了问题先问他们:孩子,你说该怎么办呢?
工作慢慢变得越来越好做,而学生们也变得好像灵动起来,会处理很多棘手事件,也学会了遇到问题自己先去想办法,实在不行再去寻求帮助。
孩子,不仅仅是我们的孩子,更是国家和社会的孩子,他们的成长会遇到很多困难,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不是替他们去解决困难 而是要教会他们如何去面对困难,如何想办法解决问题,他们的适应能力才能在不断磨练中逐渐增强,才能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成为我们希望能成为的那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