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一篇关于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日记,无奈自己都不太清楚自己的知识体系应该是怎样的。今天意外看到八运会的公众号中的一篇文章,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变得清晰了(看,你的每一个疑问,都会在不经意间找到答案)。
十分惊叹于八运会的阅读速度和质量,貌似看过他最早的一篇文章,讲述自己是如何走到现在的,在这片文章中,他说自己在边工作边学习的时候,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得到的资源越多,对应的见解能力就变强了,就像我现在也在盲目的零散的读书,以期待某天的“高峰体验”,然而,八运会以实践告诉我,这个是错误的,当他读了上千本书之后,他开始用不同的书中的思维左右互搏,最终剩下的渐渐的形成了他的思维框架,其实自己在这段时间的阅读中,也从不同的书中体验到对同一观点或相同或不同的阐述,自己也在思维中做了判断。我们的知识体系架构,也是如此的,只要你没摸清了脉络,你就会发现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解读,然后不断的往复循环,因为大家需要这一类的新鲜信息刺激,但是当你如果发现了这类事情的规律之后,就比较淡定了,无非就是嘛,只不过换了不同的方式来说明而已。
【你从来不缺资源,而是缺思考问题的角度】
《圣经 创世纪》中描述的上帝是如何造人的中关于男人的肋骨其实很可笑的是在抄写拉丁文版本中 将“阴茎骨”抄错了。
蛇油果 其实是 英文名red delicious apple被香港翻译成中文红地厘蛇果,地厘蛇=delicious。
我们的很多知识体系,和对外在世界的认知,以及很多新思想,无非就是在原有的思想上面,不断的进行迭代,迭代,然后发展演化出来的,从来就不会出现一种跳开所有认知体系的。因此面对海量资讯和海量的干扰信息,如何重新排列组合这些信息,是需要过滤和筛选能力的。就比如,当我在国内的一些人力资源方面的讲师或者书籍中,看到了很多国外管理著作的影子,因为国外的管理学要领先中国几十年,所以国内的前辈们也是从国外吸收的精华,这也是为什么总是有前辈说,能看国外的书籍就不要看国内的书的原因,于是我就果断放弃了国内的书籍。
不知不觉又这么晚了,计划最近几天把八运会的公众号的文章全部看完,希望有更多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