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干干净净,一丝不挂的来到这个世间,无论身体还是灵魂都还未曾染上世间里的污秽。慢慢地我们长大了,越来越大了,或多或少的都要带点泥,这或许正是入乡随俗吧,泥多的我们姑且称为邪恶,泥少的称为善良,不多不少的我们就暂且定义为平凡吧。这其中的标杆,法律尚且不能明查,道德也会将其掩埋,唯一知道其含量的正是我们自己,这个就叫做良心。
这两天一直在读卢梭的<忏悔录>,这是卢梭生前给自己写的自传,好好地剖析了自己的一生,对与错都一览无余,这无疑是勇敢的。我们习惯的在背地里说别人的坏,在人前说他的好,却从没有光明正大的白纸黑字的书写自己的邪恶、卑鄙与龌龊,这是大胆的。
我读书的速度犹如龟速,走走停停,尚且读完第一章,这讲的是他从出生到十六岁的故事。这十六年的光阴故事,虽然卢梭本人以轻松的笔法呈现在我们眼前,但以旁观者的角度而言,这是悲惨和不幸的。
卢梭出生丧母,由于父亲想念母亲,便对卢梭极为宠爱,而对卢梭的哥哥不管不问,在卢梭四五岁的时候,终导致其离家出走,断了联系。再大一点,八九岁的的时候,父亲因为和别人斗殴,为躲避刑罚,流亡异乡。年幼的卢梭只能寄养在舅父家里,舅父算是待他不薄,和表兄也成为了无话不谈的知己,他和表兄被舅父送去读书,这算是卢梭最快乐的童年时光,即使管教严格,即使有时挨打。好景并不是很长,因说谎事件,他和表哥辍学了,虽然对天发誓也是无用。
回到舅父家里,综合考虑了两人情况,舅父把表兄送去学工程,把卢梭送走到钟表匠学徒,这倒是合情合理,毕竟卢梭的父亲也是钟表匠麽。此后,无话不谈的知己因为所学所遇不同也变得无话可说了。
当学徒的日子里,卢梭学会了偷窃,学会了说谎,并且迷恋而不可自拔,但他却从来不偷钱财,只是窃取自己喜爱的玩意儿。对卢梭来说,金银会让他恐慌,因为他知道,拿些小玩意最多挨顿打,而金银会把他送上绞刑架。卢梭爱上了梁上君子这个职业,觉得挨打也是理所当然,拿了东西等价于挨顿打,一物换一物,卢梭的心里认为这很公平。
一次集体外出游玩,卢梭玩的尽兴,当他意识到,城门已经关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拒之门外了,而每次第二天回去之后总会遭受毒打,打的要比做小偷还要狠,于是卢梭决定出走了。
他和表兄说了自己的想法,意外的是表兄竟然支持了,并且给他备了钱粮和衣服,长大后才意识这是舅母和舅父的想法,虽然和表兄疏远了,但是老实的表兄是不会赞成他这么做的。于是,十六岁的少年出走的旅程,是的,是出走而非离家,从此故乡成他乡。
第一章的故事简短大致就是这样,轻轻松松的,至少文笔是轻松的。农村流传着一句老话,“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就这一点而言,在卢梭身上是不成立的。还有一句老话,“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又流传着一句老话,“天下乌鸦一般黑”。我就不一一解读了,浅尝辄止麽,祝福卢梭下一章旅途愉快。